第104章 大丈夫岂畏风雨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吕布穿水浒:三造大汉,义父难安》最新章节。
“我兄长,雄才大略,英武果决,百折不挠。我父兄都说完颜部当兴于我兄长阿骨打手上。他确是斩蛇之人!”吴乞买却是举酒饮尽。
“所言不虚。确实如此。”吕布盯着吴乞买,点了点头,似是肯定。
“你看,就连将军,只到按出虎水聊聊数日,也知道我兄长王气。”吴乞买神色突然黯然。
吕布盯着眼前这阿骨打弟弟,目光灼灼:“但契丹白蟒祸害四方,有志之士当奋而斩之,如何能因为一时做不得执剑人,便就此颓丧。”
吴乞买只是摆摆手,没有别的反应。其兄长给他的压迫实在太大,听得吕布励志言语,还是无动于衷。
吕布本意引吴乞买相争之心,如何能作罢。
仍是强言:“就拿渤海王族之后,辽阳大公鼎,老而弥坚,控东京府财政,阴连渤海人杰,此不能为斩蛇之人?”
“大公鼎太老了,后继无人,还想着来我家找我兄长儿子联姻。失于勇锐。且渤海人少,无有根基。”吴乞买摆摆手。
“那高丽王,割据一方,政通人和,或可为斩蛇之人?”吕布。
“高丽终究偏安一隅,偏安日久,我观致,失于进取之心。不足为虑。”吴乞买。
“那西夏党项,其国小,且力抗辽宋百年。且现任国主李乾顺,平内乱,复遂宁以来失地,假以时日,或可斩白蛇。”吕布。
“我知西夏,其族畏威而不怀德,不可施仁义,慢待同族,不可做大。或可斩细小,却绝不能斩巨蟒如契丹。”吴乞买。
“那赵宋呢,宋人黎民百姓亿兆也,天下泰半财货出其中。皇帝,大臣同心向北。不日又曾潜使北来,可能斩蛇。”吕布。
“家猪养的再大,也不敌野猪。家犬再状,也不能与饿狼敌。宋国皇帝这般多人,却是连西夏癣疾都平定不得,如何能动契丹?”吴乞买仍是扯着嘴角冷笑。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莫非你吴乞买认定只有你兄阿骨打是天命之人?若如此,你与我这言语作甚?!”
吕布见吴乞买如此颓唐,径自摔碎酒杯。
吴乞买不语,只饮酒不停。
吕布见此,却是言辞更为直接露骨:“我见吴乞买比之你兄,虽权势不足,威信不立,但也勇于任事,若是日后军事上奋勇上前,日后斩白蛇之人,未尝不能是兄弟你。”
吴乞买见吕布说的直接,倒也是坦诚相告:
“我兄长一向不委派军事于我。日常军事都是寻得其四个儿子,做些委任。”
“最多是分兵给撒改儿子粘罕,来展示大度。”
“这一次,若不是我与耶律谢十的仇怨,举族皆知,我兄长也不会派兵于我。”
吕布听闻,却是心中冷笑。这北辽,赵宋,开国之初,都有些兄弟故事。
眼见女真崛起,明眼人都知道部落制度必会蜕变。
或许一两代时间慢慢过渡。
但阿骨打到底是人杰,两个活生生例子就在眼前摆着,哪里能不做些预备。
若是军事不帮着几个儿子做些嘱托,到吴乞买上位,不是把自家儿子往火坑推么。
莫不是你吴乞买上位,若是可以,就不打压阿骨打儿子?!
吕布心中冷笑,但还是举酒宽慰。心中却想着怎能挑拨于无形,让吴乞买心中埋下芥蒂。
一念至此,吕布缓缓说道:“汉人有一个不世出的豪杰曾经说过,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乎久居人下。”
“好!”还未等,吕布说完,那吴乞买却是击掌叫好,“此言语,非胸怀万里沟壑之人不能说出。”
“兄弟你,当前还没有资格做那持剑斩白蛇之人。但却也可以斩些小蛇。总归是蛇,斩蛇总有王气。待得兄弟集聚些许王气,便自可争那持剑之人。”
“只是不知这小蛇在何处?”吴乞买。
“那纥石烈部,前几日公然指责你兄长。”吕布。
“诶,刘兄不知,那是纥石烈蒲剌都与我兄长私下勾兑,演的双簧。”吴乞买摆摆手。
果然。
“这般私下勾兑如何拿的台面说,你吴乞买替兄长出头,在完颜部求一只兵,教训纥石烈,又有何人能说你。纥石烈部,小蛇也,兄弟当斩以收些许王气!”
吴乞买听得吕布言语,心中赫然。原来汉人心思这般腹黑。却是撺掇自己,借着这般内斗由头,获得兵权。
当真是……可行之策。
而后吕布见吴乞买低头不言,又继续说:
“听闻有一只女真海岛,日常骚扰东瀛。这东瀛舔脸自吹日出之国,这般小蛇,兄弟如何不能斩?”
“还有那朝鲜半岛,高丽所在。听闻你祖上也与之一战。到时候我得辽东,请与女真联军。兄长领兵,你我平分高丽。如何不可。”
“斩尽这三条小蛇,收其累世积蓄,团结身边族人军士,你部中人,还有人敢疑你不是斩蛇之人?!”
吕布见吴乞买意动,言尽于此。
当此时,酒至半酣,忽听窗外夜风骤起,夏雨将至。吕布借着酒兴,大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
刹那,初夏风雨皆入其内。
吹得屋内烛火摇曳。屋内暖意一扫而空。
吕布临风雨而叹:
“吴乞买兄弟,我与你所见不同。”
“我观各族豪杰皆有英雄气,汉人、女真、渤海、宋人、高丽。大公鼎,李乾顺,赵佶也好。都可能与你兄长争那斩蛇之人。”
“只要不惜身去做大事,总能等来天地时运同力那日。”
“到时其人便如池中金麟,遇风雨而化龙!”
“且我观你兄面相,气血,恐非长寿之人。”
此言一出,恰巧天边响起霹雳,惊的吴乞买手中酒碗跌落地上,碎成几半。
吕布回身去看吴乞买,冷笑一声:“大丈夫,岂畏风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