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抓蛏子去?(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赶海小渔村:开局被虎鲸赖上》最新章节。
“那珍珠龙胆、石斑鱼...应该是在防波堤附近钓的吧?我知道那边有个石斑鱼养殖基地,时不时有鱼溜出来,时间一长,就跟野生的一样了。
听说之前还有人在那钓到过别的种类的石斑呢。你们以后要是再钓到了,也可以拿给我,活蹦乱跳的最好。”
许老板一边将钓箱里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往电子秤上放,一边讲述着这些鱼的来源。
面馆老板在一旁听着,眼神逐渐不对劲了。
嘿,这几个家伙刚才还骗自己说是在港口那边钓的呢!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想想也释然了,这么好的钓鱼地点,谁不得藏着掖着啊。
“珍珠龙胆、石斑鱼一共16斤半,825块。
接下来是红友鱼,6斤8两,306块。
还有石九公...哎,那些黑鲷和黄脚腊也一并卖给我吧?跟石九公一个价,50一斤。”
钓箱里的石斑鱼和红友鱼一拿走,里面就空了不少,剩下的鱼一目了然。
中年男人瞧着那几条鲷鱼也挺新鲜的,索性打算一起收了。
“可以。”
陈寻替陈志安答应了,陈志安要是想吃鱼,家里冰箱还有的是。
“嗯...4斤9两,算5斤吧,250块。加上之前的825、306,一共是1381块。
咱们加个联系方式,以后钓到石斑鱼啊,或者稀有的鲷科鱼,都可以送到前面的顺发酒楼,我工作日基本都在那儿,价格肯定比外面高!
不过像石九公、黄脚腊、黑鲷这些就不用了,酒楼平时都有人固定送。这不是快中秋国庆了嘛,想多备点食材,所以这次就一起收了。
好了,钱转过去了,欢迎你们来酒楼吃饭啊,给你们打折!”
加完联系方式,转完账,许老板还给三人各递了一张名片,并一本正经地说了高价收精品鱼的事儿。
“对了,以后钓到珍贵的鱼,最好用氧气泵养着,活鱼比死鱼贵多了。实在不行,用冰块冰着也行。”
“好的,下次钓到好鱼就拿去给你。”
陈寻把许老板的话都记在了心里,活鱼比死鱼值钱,那得考虑买个氧气泵和专门养虾的小箱子了。
或者,干脆换个更大的钓箱?
这个22升的好像有点不够用!
别说装水养鱼了,就是单纯装鱼,好像也不太够了。
像今天,要不是和陈志安一起来,陈寻可能还得找别的容器装鱼呢。
钱货两讫,中年男人便带着鱼走了。
这一趟总共赚了1381块,其中两条红友都是陈志安钓的,306块,还有一条石斑鱼,大概两斤,100块,再加上其他鱼大概一斤多,陈寻给陈志安转了500块。
陈志安稍微多得了点,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记在心里。
这么一算,陈寻今天赚了881块。要是每天都能赚这么多,那一个月就是两万六,一年就是三十一万!
想想都让人开心!
而且这还只是大半天的收获。
当然,这也只是陈寻自己心里想想罢了。
海里的大鱼毕竟有限,而且不是聚在一起,找鱼就得花不少时间。
就今天钓鱼那防波堤,陈寻估摸着顶多能再钓个一周,之后恐怕就得等那些小鱼小虾长大了。
还有天气也是个变数,万一刮风下大雨,钓鱼的事也得泡汤。
钓鱼之路,还真是漫长又艰难啊。
收回思绪,陈寻瞅了瞅那张名片,上面写着顺发酒楼经理:许建文,下面是他的手机号,还有酒楼的地址。
往裤兜里一揣,陈寻三人也出了门,饭也吃完了,该回家了。
可刚出门,他们就发现天色不知何时变得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这天气,怕是要下雨了啊,咱们得赶紧撤,不然就得淋成落汤鸡了。”
“没事,天气预报说晚上才会下小雨,明天雨才大呢。”
刘涛常去钓鱼,作为资深钓鱼爱好者,对天气变化那可是了如指掌。
“天气预报哪能全信啊,也就听听而已!还是赶紧回家吧!”
吐槽了几句天气预报,三人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刚到家,外面就飘起了细雨。
这点小雨陈寻根本没当回事,放好渔具后,直接就开着车去了大伯大妈帮别人接手的小卖部,连伞都没打。
小卖部原来的老板是大伯以前的战友,因为最近得了食道癌住院了,他家里就一个儿子日夜去照顾,婆娘又早就离婚了,于是大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帮忙管着了。
这么多年没回村子了,一直在县城忙生意都没休假过,索性多待一段时间。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午饭吃了吗?今天钓到鱼没?”
大妈见陈寻回来了,关切地问道。
“吃过了,今天钓了不少鱼,石斑鱼、黄脚腊、黑鲷、石九公都有。
不过都卖掉了,大妈,我跟你说啊,今天回来路上在隔壁镇吃饭,碰巧遇到了上次我跟爷爷去卖渔获的酒楼经理,直接把鱼全收了。
卖了八百多块钱呢,志安也卖了五百多。
本来还想留几条石九公回来尝尝鲜,但想着家里冰箱还有不少鱼,就都卖了,过几天再去钓些回来。”
一聊到捕鱼的事儿,陈寻立刻精神百倍,绘声绘色地向大妈讲述起今天的奇遇。
当然,差点被狗追的糗事他就省略了,毕竟说出来既丢面子,又会让长辈担忧,既然自己安然无恙,那就没必要再提了。
“八百多块?这么多钱!鱼真那么好钓?我看你大伯常去钓鱼,也没见他带回几条来吃啊。”
听说陈寻今天钓鱼赚了八百多,连陈志安也赚了五百多,大妈其实都习以为常了。
毕竟之前可是一次性赚过好几万,几十万的情况都有。
但见到陈寻的运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这么爆棚,还是让大妈产生了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啥时候钓鱼赶海这么赚钱了?
要是让那些每天起早贪黑打鱼却赚不到几百块的渔民听见,还不得羡慕死?
新渔村虽然名字里有“渔”,但真正靠打鱼为生的人并不多。
而且随着海洋资源减少,渔业政策收紧,打鱼的人越来越少。
打鱼是个苦差事,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好的出路,更不愿继承这份家业。
时间一长,村里没渔民也不足为奇。
“不过你把鱼卖了是对的,要是拿回来让你杀,我可不会!
冰箱里还一堆鱼没吃呢。”
大妈一番“灵魂拷问”后,又夸了夸陈寻卖鱼的做法。
当然,说不会杀鱼只是玩笑话,陈寻真要拿回石斑鱼之类的,她还是会动手的。
不过在大妈看来,一条好几斤,一斤好几十的鱼,普通家庭哪能天天吃!太奢侈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平时买的都是十几块或几十块一斤的鱼,像豆腐鱼、带鱼、鲻鱼、剥皮鱼、鲳鱼、巴浪鱼这些常见的经济鱼类。
价格实惠,味道也不错。
像石斑鱼这种,一般只有酒店或宴请时才用,寻常百姓家哪会常吃。
“……可能我运气好吧,大妈你不是要去买菜吗?要不要我帮你看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