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暗流,涌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最新章节。
短暂的沉默之后,董允和向宠的目光齐刷刷看向蒋琬,眼神里带着几分探寻。
蒋琬起身,朝着刘禅拱手深深一拜,朗声道:“陛下圣明,这场大捷,实乃丞相生前布局精妙,将士们又拼死效力所致。
如今有此成果,丞相与先帝在天之灵,目睹大汉军威重振,足以自慰。
只是……”
蒋琬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丝犹豫。
但还是说道:“陛下能有这般权衡大局之心,以国事为重,亦是顺应丞相遗愿。”
董允见蒋琬开了口,于是附和道:“陛下圣明。”
向宠则依旧沉默着,此刻他眉头微微皱起,只是如蒋琬等人一般拱手行礼。
刘禅看到众人这般表态,心跳这才微微慢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之色:“传令,自今日始,我为丞相素服发哀三日。”
一边说着,目光依次从蒋琬、董允和向宠身上扫过,似乎在确认着什么。
四人早已躬身行礼:“陛下圣明。”
看到这一幕,远处的黄皓嘴角忍不住地上翘。
......
李福匆匆回到尚书台,额头上还沁着细微的汗珠,神色间透着几分凝重与急切。
一入门,他便径直走向几位心腹尚书,先是微微颔首示意,而后压低声音,和他们低语几句。
那声音轻得如同蚊蚋,旁人只能瞧见几位尚书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却听不清具体所言。
不经意间,一名尚书悄悄退去。
而剩下的人则心领神会,与李福一同围坐在案几旁,研墨铺纸,提笔蘸墨,开始草拟诏书。
几人运笔如飞,不多时,一份诏书初稿便已成型。
李福拿起来,逐字逐句又审视一番,确认无误后,这才小心翼翼将诏书卷起,派人火速送入宫中。
他则在尚书台内来回踱步,时不时抬眼望向宫门方向,神色间满是焦虑,等待着诏书批复的消息。
没过多长时间,黄皓那尖细的身影便出现在尚书台门口。
只见他双手捧着诏书,小碎步快走过来,脸上挂着似有似无的笑意。
李福赶忙迎上前去,接过诏书展开一看。
只见上面斟字酌句,只改了寥寥几个无关紧要的字眼,想来陛下也是认可了这诏书的大体内容。
当下,他也不敢耽搁,修改之后,立刻吩咐人取来尚书台的印玺,稳稳盖在诏书落款之处。
印玺盖好,诏书便又马不停蹄地被送到侍中董允手中。
董允神色凝重,双手接过诏书,转身匆匆离去,脚步急切又沉稳,径直朝着殿中一侧的宣室奔去。
待踏入宣室,只见陛下刘禅正与长史蒋琬相对而坐,似在低声交谈着什么。
蒋琬面色沉静,刘禅则微微皱着眉头,室内的气氛略显凝重。
见诏书送了上来,蒋琬抬眸看了一眼,并未言语,只是默默取出长史之印,动作不疾不徐,在诏书一角稳稳盖上。
刘禅见状,微微点头。
董允见此信号,便即刻转身,快步去找守宫令加盖印玺。
待一切用印流程完毕,诏书再度折返,回到尚书台。
李福接过诏书,再次仔细查看一番,确认印章齐全无误。
随后,一封封诏书被使者们快马加鞭送往各卿的府邸、各郡的官衙......
忙完这一连串繁琐事务,李福长舒一口气。
安排好值守的尚书,又细细叮嘱一番,确保尚书台运转如常。
这才趁着暮色,脚步匆匆离去。
马车出了尚书台,七拐八拐,来到了一处府邸走去。
这府邸看着不显山不露水,门内却有不少家丁暗中把守。
待他踏入府门,早有一群人迎了上来。
仔细看去,赫然益州本土的豪强大族的族长。
此刻他们齐聚一堂,显然是得了李福之前的通知。
进入大堂,众人围坐于厅中,灯火摇曳,映照着他们各异的神情,有好奇,有揣测,有兴奋。
众人围坐于厅中,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又带着几分紧张。
李福环视一圈,眉头微蹙,忽然开口问道:“谯周怎么不在?这场商议,他向来点子多,少了他,总觉得缺了什么。”
杜祯闻言,轻轻咂了咂嘴,有些讽刺的回应道:“允南啊,李君你还不知道呐。
他一听说丞相已薨,连招呼都没打,立马就心急火燎地赶过去奔丧了。”
柳隐在一旁冷哼一声,满脸不屑:“这个家伙,左右逢源,平日里就爱巴结荆州人。
这下倒好,跑得比兔子还快,生怕错过了表忠心的好时机。”
李福轻轻摇头,神色有些讥诮,接着话题道:“就怕他表错了地方。
陛下虽说要身穿白衣,为丞相服丧三日,以示敬重。
可却明令禁止大臣去奔丧。
这个中暗示,可透着不寻常的意味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