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要的,不多(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最新章节。
面对争执得面红耳赤的众人,魏正静静坐在军议大帐的末尾,神色平和,不动声色。
他看似漫不经心,只是随意地垂眸看着地面。
可实际上,双耳却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丝声响,各方抛出来的话语信息,精准无误地钻进他的脑海,一丝不漏。
这特殊的“技能”,得益于他后世做会议纪要的经历。
在那个信息纷杂、节奏紧凑的现代职场里,练就了这么一副能在嘈杂中迅速提炼关键内容的本事。
一场热热闹闹的军议,乍一看,不过是诸位将领各抒己见,为战事、为后勤、为奖惩争个高低长短,一时半会儿很难瞧出什么门道。
可这背后隐藏的,实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利益瓜分。
每一位将领身后都拉扯着一支或大或小的团队。
身为将领,首当其冲的责任,自然是要为自家团队争取福利,多捞战功、多争物资,好让麾下的将领和士卒忠心耿耿。
前途也是钱途。
然而,到了他们这个层面,又绝非单打独斗就能成事的。
局势复杂多变,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单打独斗只会落得个孤立无援的下场,所以抱团取暖才是生存之道。
至于该怎么抱团,其中的趋向性可是大有讲究,关键就在于看彼此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出身背景,或是理念志向这些能将人心拉拢在一起的“黏合剂”。
魏正默默观察着,一边听着众人的争论,一边在心底把这些人对利益的诉求逐一梳理,再参照自己从前在史书典籍里、后世职场中学到的一些观点,细致入微地进行区分和验证。
试图从这纷繁复杂的局面里,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看清这军中势力的暗流涌动,也好为自己往后的行事,谋一个周全之策。
这其中,最大的势力就是荆州派系,其他派系在它面前,相形见绌。
如外戚吴懿、吴班来说,虽身份尊贵,在军中也颇有威望,可真要论起根基与实力,比起荆州派还是差了一大截。
而益州本土派系,像是张翼、孟琰和杨戏这些将领,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正常的对峙局面下,他们根本不具备和荆州派掰手腕、叫板的实力,唯有盼着荆州派内部出现分裂,闹得不可开交,他们或许才能瞅准时机,浑水摸鱼,从中谋取些许利益。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以杨仪为代表的南郡系,也就是荆州派的重要分支,行事风格却大为不同,表现得极为克制。
在各种关键议题的讨论上,并未像以往那般激进争取,反倒平和许多。
如此一来,外戚和益州派满心期待的“鹬蚌相争”局面并未出现,只能暗暗咂舌,无奈按捺下心底的盘算。
好在主持军议的胡济,为人处世还算公道,深知平衡各方势力的重要性。
在这场关乎利益瓜分的讨论里,不管是战功评定、物资分配,还是后续的防务安排,他都尽可能一碗水端平,让各派都能从中有所分润。
所以,眼下众人看似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实则大多围绕些细枝末节的蝇头小利,并未触及深层的核心利益,不至于引发大的矛盾。
至于降将派的马岱和姜维,他俩在这场喧闹的军议里显得格外安静,甚少参与争吵。
个中缘由其实不难理解,他们本就是带着特殊身份投身大汉阵营的降将。
根基浅薄,人脉与势力远不及其他派系。
即便争得口干舌燥,也不会有人把他们的诉求当回事儿。
说白了,以他们目前的实力,连上桌争吵的资格都没有。
能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而不是回去等通知,已然是难得。
所以他俩默契十足,秉持着“给多少,要多少,只要不过分就行”的态度,默默等待着最终的安排。
很快,这场关乎众人命运与前程的功劳评定便尘埃落定。
最终确定的首功归属魏延,他在断后的时候斩获颇丰。
箕谷之战里又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威慑敌军,本就战功赫赫,获此殊荣,众人也心服口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