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鲜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79之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就这样吵吵闹闹的又开了四个多小时,下午两点钟,易乌,终于到了。

如果现在问起陆允川三人对于易乌的印象,那么恐怕他们会异口同声的回答:“热闹!”

这个印象在进城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当时卡车途经一处名叫“廿三里”的公社,他们停车吃饭。在停车点不远处的一条老街,他们甚至见识到了几十上百个人一起摆摊。

公社不大,但人群稠密,虽然已经接近中午,但还是有不少人挑着扁担、骑着自行车来这里交易。

趁着饭前短暂的空档,陆允川他们四个年轻人还一起去老街的市集里逛了逛。

小廖已经跑了几次来易乌的货运线,已经自诩为半个地主,当下也不客气,直接给其他三人做起了导游:

“这儿叫廿三里,因为处在易乌、洞洋、朱集的三角区,所以多少有点三不管。渐渐的,周边的小商小贩就都来这边‘投机倒把’了。对了,你们看那个人,穿中山装那个”

小廖兴致勃勃的指着远处的一个正在和商贩说笑的中年人,笑嘻嘻的给几个人介绍:

“那个人就是廿三里的书记,人家根本不抓摆摊,还鼓励,这你能想到啊。下午咱们到了易乌城里,我领你们去湖清门逛逛,那里更热闹!”

听着小廖的绘声绘色的讲解,几人漫步在老街里。这条街仅仅三四米宽,两边都是民居。

他们甚至能看见,沿街的住户直接把自家的门板拆下来,放平了就变成摆放货物的摊位。

往往老板上一刻还在和顾客口沫飞溅的讨价还价,下一刻就往后退了两步,去自家厨房里拎起水壶冲了壶茶,回来再继续。

除了这种坐地商户,他们还见识了扁担摊、自行车摊、背篓摊。

这些不是说他们是卖扁担和自行车的,而是这些摊位都是建立在扁担、自行车和背篓之上。

那些挑扁担的,把扁担放下,就从背上卸下两块薄木板,往扁担两头的箩筐上一铺,一个简便的摊位就搭好了,往往摆一些纽扣、温市走私来的塑料鞋一类的货品。

自行车摊则是改造了车子的后座,直接把后座变成货架,上边往往挂着尼龙袜、塑料发卡等等当下的“时髦货”。

陆允川甚至听见一位老商贩在给新人科普廿三里市集的“公约”:

“小奶宁(年轻人),侬记住了,在这里有三条规矩,不明目张胆、不阻碍交通、不被人投诉,这是书记定下的规矩,咱们想在这做生意,就不能违背!”

老商贩旁边,面容青涩的年轻人正连连点头。

小廖也注意到这边,他笑着对三个人说:

“他们说的就是‘廿三里公约’,到这边大家都得遵守的规矩。最开始,大家害怕被查,只有早上四五点才摆摊,太阳一出来就散,还被叫鬼市来着。

后来发现干部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传了个公约出来,大家的胆子也就大了,干脆一整天都摆......”

小廖的话还没说完,大家就看见前边不远的巷子口,跑过来一个中年人:

“市管队从西边来了,你们往东撤!”

一声呐喊,整个市集像是收到了某种指令,如同一架巨大且精密的机器运转起来,瞬间便隐藏了自身。

坐地户们直接拉住门板上边的布,双手一拎一甩,就把各类小商品甩进了自家的房间,然后门板一立,就施施然的坐在门前喝茶。

至于那些流动摊贩,就更是八仙过海了。

陆允川亲眼看见他身边的扁担摊,那个老实巴交的老农两手一台,就把薄木板上的商品倒进了下方的箩筐,然后他把木板像背褡裢一样往身上一背,挑起扁担就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往前走。

整个过程绝对不超过30秒!如果不去细翻他的箩筐,谁能知道这个淳朴的像是赶集回家的老农,居然是个卖走私货物的二道贩子呢......

不到一分钟,整个集市化整为零,一根鸡毛都没留下,正当几人啧啧称奇时,远处也响起了周抗美的大嗓门:

“回来吃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