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俗娇量谈论月例钱(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富贵清流,雅俗人间》最新章节。

雅量道:“三十两确实不少,都是诰命夫人的份例了。只是高国公府内宅的月例有那么多吗?”

毕竟飞飞占了人少的优势,沉宓可是高十二。

雅俗饮一口茶,慢慢道:“沉宓是一房独女,自然格外不同些。侯府现在就飞飞一个,月例丰厚也在情理中。不过,娇儿,一个月二十两估计不够你用吧?”既然说起这个,就问清楚点儿,都知道娇儿花银子跟流水一样。

娇儿只得慢吞吞道:“除了规定的月例,爹娘每月还会额外给我二三百两。”

其实这还只是零花,假如娇儿看上什么藏品古玩,零花钱不够,可以向父母申请,让账房派专门懂行的带银子去买。兴国公府财雄势大,每年产业进项多达二三十万两白银,主子又少,给娇儿的花销自然最充裕。况且财富喜动不喜静,容易流向活处,娇儿心有算计,总在慷慨利用中收获更多。

周围人听娇儿的话,都忍不住笑了。

雅量故意惊叹道:“你这一年都有几千两,我们那点儿比起来算什么。”

其实雅俗除了月例,每到年节生日收的红包礼品也很丰厚,却不像娇儿家里这样大把补贴现银。

雅俗认真道:“其实娇儿才是会花钱的人,昨日我们一起买过东西才知道,娇儿的银子花的就是艺术,换作我哪儿会那些。”

雅量:“这话确实,娇儿买的东西都好,都值。”

难得娇儿花钱被这么夸,越发有话要说:“我每有收支都会记录,按月对账汇总,我那里记了好几本账,清楚的一分不差。”

雅量道:“我娘亲也经常教导我,说女孩子家打小就要学会算账用钱,这样将来管家才善计算。”

俗娇都说:“那是,那是,我娘亲也这么说的。”

娇儿坦诚道:“我小时候得了月钱是嬷嬷帮保管,后来娘亲让我自己学着花费算账,教我看契书,鉴古玩,又让我跟管家学会算府里的大项收支账,我知道家大业大,经营不易,一般不会大手大脚花钱的。”

雅俗听了后面觉得怪怪的,就道:“爹爹娘亲也教我学算账经营,分析市场行情,至于赏鉴古物,目前还未涉及。”

雅量也道:“我娘亲只教我置产经营的方法,再是算账管家,熟读刑统,对市价行情变动的规律确实不大懂得,也不懂古玩门道。”

娇儿对二人热心肠道:“对我而言算账容易,就是把整片市场情况了解清了才难,瞧古董玩器的眼力更要好好练习,我在这块儿可花了不少功夫。”

雅俗点头同意,心里却暗暗道:“当然花功夫,花的都是真金白银的功夫。”

雅量坦诚道:“我爹爹娘亲生活节俭,日常不超份例,不需要的东西一般也不买。”当大官福利好,需要买的都有人挑最好的送了。

娇儿怀疑雅量说的话,李尚书生活节俭?就端盖碗看着雅量。

雅俗也觉得雅量说的怪怪的,娇儿说话也怪怪的,自己会不会?想到这,于是转移话题道:“娇儿,你知道典典、在坻她们月例是多少?”

娇儿放下盖碗,摊开白净柔嫩的手,微笑说:“典典的月例是三两银子加一贯钱,但她从来使不完。在坻姐姐月例是五两,大概也用不上,她自小协理中馈,手握管家之权,一应不缺。还有,永昀的月例是五贯,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除了份例,侯夫人还与她一爿铺子收租金,可比她原来份例多不少。”

雅俗直接道:“永昀这都跟你说呀!看她平时不是整置衣衫首饰,就是变着花样的饮食调理,居然连收账也会。”

娇儿笑道:“她过得滋润着呢!不但管账得心应手,打牌都常赢。”

雅俗又笑道:“永昀住的地方名字好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不过我知道她那个与善居常用来会朋友局,孔子大概也想不到会这么用吧!”

雅量忙道:“说明永昀只同品德高尚的人打牌,芝兰之室整日大鱼大肉,是最香的地方,换个方式解读孔子家语,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倒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二人都赞成有道理。

娇儿谈兴颇高:“还告诉你们,典典月例虽少,都能攒下来,她日常吃穿用度都走公中,没有花钱地方。尚书府历代积留的好物件多,典典也是家里给什么就用什么,她身上戴的首饰,穿的衣袄,好些都是上辈传下来的,虽然半旧,却是顶好的东西。”

雅量恍然大悟道:“难怪我瞧典典好些衣裳首饰古雅精致,像是旧金旧服,却有市无价,还有她穿过的那几件皮袄全是一等一的精品,原来一直觉得典典会挑东西,现在看来都是长辈把好东西留给她的。”

雅俗:“二婶的好东西也多,却总给你做新的,你若想穿旧的,问她要两件,织锦皮货这些若是保存妥善,穿两三代人不难。”

雅量看着姐姐正想开口,又听娇儿说:“真好的东西,过个几十年还是好的,我娘亲那里收的老物件多,怕我弄坏了再做不出,都不大放心给我,衣裳总给我做新的。典典不管用什么东西都会整理,也爱惜,孔老夫人才放心把那些好衣裳和老物件给她。”

雅量笑着点头认同,忽想到娇儿跟永昀交流不少,却不怎么提到芍贞,就问:“娇儿,你与芍贞交流多么?可知她这些日在做什么?”

娇儿:“不算多,也不算少,我们都是学蜀绣的时候结识,一向交好,但平时离得远,少走动。哦,我知道芍贞每月份例有七八两银子。”

雅量:“她比典典还多吗?”

雅俗笑道:“姜府富庶,毋庸置疑。典典也不缺那几两月银,人家底子深厚。”

娇儿也笑道:“就如雅俗说的,你们身在尚书府,一应供养齐全,芍贞同样是倚仗家里,手里宽裕,对周围人也算大方。”

三人吃了些点心,把茶饮够,方回景福馆。夏木将余下的点心层层收起,一并捧了回去。

中午贾夫人着人把俗娇量都叫来燕禧堂吃饭,今天特意让厨房添了菜,桌上荤的有煨麻雀、豉油鸡、老鸭汤、糖醋鳜鱼、石斛炖石蛙、回锅肉,素菜有洛阳燕菜、炒白芹、白灼芦笋、莴笋丝炒牛肉、肉沫豌豆、玉带羹,普通的食材,操持的一桌豪华无比。

娇儿看这些菜摆盘花样甚是精致,觉得很欣喜,便挑合心的石蛙和麻雀肉先吃起来,石蛙口感鲜嫩细腻,这种酒酱煨的麻雀儿乍吃鲜美异常,又见豉油鸡很不错,雅俗用手拿着鸡腿就吃,便把另一只腿夹了,学雅俗也用手拿起来吃,感觉出奇的鲜美可口。吃完鸡腿,又就着菜把米饭吃了一大碗,喝了一碗汤才够。

饭后漱盥毕,三人辞过贾夫人,便一起回了景福馆。

彼时都觉微微有些困乏,但又不想睡,于是便到妆台前摆弄起梳镜。还君见主子们累了,便悄悄先下去备茶。

雅量把昨日买的念奴娇取过准备点唇妆,娇儿走上前取过,帮雅量涂着,妆成后,果真柔润鲜妍。

雅量看着道:“这唇色点的又红润又自然,换我自己肯定点不成这样好看。”

娇儿放下胭脂盒,搓手笑道:“熟能生巧而已,口红要轻轻涂,多涂几层,涂匀净就好看了。”

雅俗拿过胭脂盒手里玩,又嗅香气,看着雅量笑道:“唐宋至今,贵妇的面妆总以贴金花钿儿,点珍珠胭脂为贵,宋代宫廷更崇尚以真珠贴在面部入妆,由此可见,这珍珠向来都是令容光焕发的好东西。”

雅量又说:“要不你俩也点些试试。”便换雅俗坐妆台前,娇儿为雅俗点了唇红,又为自己点了唇红。

这时嬷嬷送来一对剔红捧盒,说是新买的果子,给姑娘们做零嘴。雅量道:“搁桌上吧,才用了饭,还不饿。”嬷嬷放下果馔,便退了出去。

还君沏了三碗茶来,又把捧盒一一打开,里面是杨梅和大樱桃两样鲜果子,连细糖碟子都布置在桌上。

三人看是这两样果子,便过来吃了些,接着又到树荫下玩投壶。俗娇技艺都好,雅量也不肯服输,三人轮番两两对阵,战的不亦乐乎,又有侍女跟后伺候茶水点心,扇风擦汗,满院阵阵欢声笑语。小金狮吃饱喝足后,出来一旁观赏主人表演,时不时来回跳动捧场,哼几声助兴。众人见小狗如此愉快配合,越加增玩兴,满院忙了半下午。

很快黄昏将近,浩然回府了。娇儿借机随雅俗雅量一起去问候尚书大人,又命朱阁把象棋带上,顺便找尚书大人下两盘象棋,看到底有没有雅俗说的那么厉害。

浩然爽快答应娇儿。开始娇儿凭棋艺顶住了好一阵子,往后渐渐不支,落了下风,待第一个车被吃就收不住了,接连七八步都在丢子儿,保这个就防不住那个,棋盘上被尚书大人轰炸的破烂不堪,溃不成军,再往下尚书大人便提醒娇儿哪两三个子要被吃,选择走哪一个。娇儿满头大汗,越发磨磨蹭蹭,无助取舍,到后来跳了马,又保不住相,就半求半劝:“您别走这个車,换个棋走。”说完用两个大眼睛看着尚书大人。浩然见娇儿耍赖都用上了,笑着说:“好,那我不走車,走馬,可你这相还是要被吃呀!我换馬吃你这相,下一步你这里的兵又保不住,你只剩这一个兵了。”娇儿看着步步被堵的棋局,连连叹气。

俗量开始观战还对娇儿颇为赞赏,暗夸厉害,没想到后来又是一样的老场景。

待娇儿被吃的只剩一个光头老帥,又看棋盘上尚书大人的十六饼还剩十二,只得认输,结局自信心大受挫败。

浩然反而来了点兴致,笑问娇儿还要不要再来。娇儿虽不甘,依然表示不想玩了。

浩然又笑问雅俗来一盘。雅俗怕今日好不容易练上来的棋兴又被二叔杀干净,不想和二叔下棋,忙找理由,问晚饭好了没。娇量不肯让雅俗跑了,都催雅俗玩,娇儿拉住雅俗的胳膊说:“你不是和我一样吃了一下午么,我现在一点不饿,你这么快就饿了?”雅量又迅速帮把棋摆好,雅俗躲不掉,只得舍命陪君子,跟娇儿一样也输一回。看雅俗拼尽全力输得丢盔弃甲,娇儿心里平顺不少。自然,俗娇都输了,雅量哪里躲得掉?也被推上前狠狠输一顿。浩然不许孩子下棋敷衍,明知结果也必要竭尽所能。

最后浩然教导仨丫头:“下象棋要同比自己厉害的人下,越是高手越好,棋艺才能长进快,两个不相上下的,棋艺又普通,就算日日对练,久了也难见成效,不过打发时间罢了。”

雅俗郁闷道:“每次和二叔下象棋,总输得这么惨,没有信心,就不想再练了嘛!”

浩然笑道:“你一遇到点困难就退缩,这样下去如何能成事?”

雅俗问:“二叔,你的棋艺是跟谁练出来的?”

浩然谦虚道:“我少年时候初碰象棋那阵子,先把我父亲给我的一本棋谱看完了,再与人下棋,棋艺勉强过得去。”

三人大惊,忙向尚书大人讨要棋谱来看。

浩然所指的那本棋谱是父亲遗物,他格外细心珍藏多年,虽然已经黄旧,怎舍得给孩子弄坏了,只好说:“那本棋谱晦涩难懂,后来看也不觉得如何好,我这里有几本好棋谱,你们都挑一本去,好好看看学学,再去练,雅俗已经掌握步法了吧,以后多来和二叔下。”其实晦涩难懂的是这些新棋谱,编者未必得编写法门,那本老棋谱实在太妙,要领学来易懂,术艺博大精深,可惜外面从未见有卖,浩然手中只此一本,当初浩瀚先看完交浩然手上,传浩荡那儿看了几个月,又被浩然要了回来,此后一直在浩然手中保存,中途被侄儿们借去过几回,最后都收了回来。

俗娇量仨不知话中深浅,忙把尚书大人的棋谱都挑了一本去,心里感觉用不了多久,自己棋艺就要高深莫测了。

想到即将成为象棋高手的快乐,俗量娇一扫输棋难堪,晚饭吃的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