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罪魁祸首(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量子血灵珠传奇》最新章节。

在悠悠青史的长河之中,据史载:刘伯温曾于青田享受了两年宁静的隐居时光。彼时,他满心期望能彻底远离尘世那纷繁复杂的喧嚣,避开无休无止的权力纷争与是非纠葛,在这方山水之间寻得内心的安宁,让岁月悠悠流淌,静享余生的平和与静好。

然而,他的智慧犹如划破夜空的璀璨星辰,在时代的天幕上熠熠生辉,其谋略之深远、才学之渊博,早已超凡脱俗,声名如汹涌浪潮般传遍大江南北。民间百姓口口相传,将他描绘成一位仿若拥有通天之能、可洞察未来的活神仙,这般神化的赞誉,使得他在众人眼中愈发神秘莫测。

但光芒太过耀眼,往往也会招来暗处的嫉恨,他的政敌们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烧,而坐在皇位之上的皇帝,那猜疑的目光也悄然投向了他,仿佛在审视着这位功高震主的臣子是否暗藏野心。

洪武六年(1373年),命运的轨迹陡然转变,如同平静湖面被巨石打破,泛起层层惊涛骇浪。

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这个野心勃勃、一心追逐权力巅峰的人,凭借着种种手段,终于登上了左丞相的高位。

一朝大权在握,他心中那被压抑许久的恶意瞬间爆发,迫不及待地指使他人对刘伯温展开了恶毒的诬告。他们声称,刘伯温妄图霸占一块名为“茗洋”的土地,说这块土地神秘莫测,暗藏着“王气”,刘伯温居心叵测,欲将其据为己有,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安息之所,其心可诛,必有图谋不轨之意。

明太祖朱元璋,本就生性多疑,对刘伯温这位智谋过人的臣子早有几分疑虑,听闻这诬告之言,犹如火上浇油,瞬间龙颜大怒,不假思索地当即下令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

刘伯温得知此消息后,内心犹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深知皇帝的雷霆之怒难以平息,于是赶忙亲自奔赴南京,怀着忐忑的心情向明太祖谢罪。

此后,他便小心翼翼地留在南京,犹如置身于荆棘丛中,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不敢轻易提出还乡的请求,生怕再触怒龙颜,招来更大的灾祸。

后来,胡惟庸的权势愈发膨胀,一路升任右丞相,此人的心狠手辣在朝堂之上可谓人尽皆知,其恶行昭着,手段狠辣,堪称天下第一大奸臣,所作所为与那臭名昭着的秦桧相比,竟也不遑多让。

在胡惟庸的阴影笼罩之下,刘伯温的处境愈发艰难,心中的忧虑如同春日里疯长的野草,日益深重,在这般长期的精神重压之下,他终于一病不起,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的病情急剧恶化,已然病入膏肓,药石无灵。

皇帝朱元璋得知后,或许是念及往昔的情分,或许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派遣使者护送刘伯温踏上了归乡之路。

刘伯温在使者的陪伴下,拖着孱弱的身躯,一路颠簸,终于回到了那片熟悉的故土。

然而,家乡的山水并未给他带来预期的慰藉,回到家中不久,他便在忧愤交加的复杂情绪中,带着无尽的遗憾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五岁。

刘伯温,这位在元末明初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谋略过人的一代奇人,就此画上了生命的句号,被安葬于青田武阳夏山,从此长眠于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之下。

据说,刘伯温在临终之前,仿若真的拥有洞察未来的神秘能力,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他目光深邃,神色平静,曾预言胡惟庸必将因多行不义而走向衰败,而那时明太祖定会幡然醒悟,为自己平反昭雪。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特意留下一封密奏,郑重其事地交给儿子,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务必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将此奏呈到皇帝面前。

时光悠悠流转,仿若命运的齿轮按照刘伯温所预言的轨迹缓缓转动,五年之后,胡惟庸果然因谋反等诸多罪行暴露,身败名裂,被皇帝下令严惩,其势力瞬间土崩瓦解。

又过了十年,历史再次验证了刘伯温的预言,他终于得到了平反。

明太祖为了表达对他的追思与补偿,赐予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珍贵的凭证免一次死罪,这也算是对刘伯温这位曾经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的一种迟来的慰藉,让他的在天之灵得以些许安息。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晃139年悄然过去,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朝廷为了表彰刘伯温的卓越功勋,追赠他为太师,赐予谥号文成,自此,后人便常常尊称他为刘文成,也有人称之为刘太师。

1948年,历史的进程再次留下独特的印记,一座新县——文成县析置而成,县名正是为了永久纪念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光芒的传奇人物刘基,让他的名字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世代传承,永不磨灭。

可见,刘伯温,他绝非仅仅是一位在谋略上出类拔萃、能在乱世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师,更是一位在学术领域造诣深厚、在文学创作上才华横溢的着名学者和文人。他的一生,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充满了传奇色彩,且着作颇丰,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那部代表作《郁离子》,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妙的文学笔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思想长河与浩瀚无垠的文学星空中,稳稳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启迪着后人的智慧。

“我觉得你还应该多了解些历史,我记得历史书上记载,刘伯温在南京之时,胡惟庸曾派遣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然而,刘伯温服下那药后,病情却急剧加剧。因此,当时便有人怀疑,刘伯温乃是被胡惟庸下毒致死。这你应该知晓吧!”张其金言辞恳切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对历史真相的执着探寻。

刘赫杰听闻张其金谈及历史,心中顿时涌起一丝窘迫,他自己心里清楚,在历史知识方面,自己所知甚少,犹如沧海一粟,面对张其金这般有理有据的讲述,一时语塞,默不作声。但他很快调整思绪,接着说道:“那你总需要我的帮助吧!”

“我看你的帮助就不必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还请你赶紧离开吧,我可不想与你同行。”张其金毫不客气地回应道,语气坚决,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此刻的他,似乎对刘赫杰有着深深的戒备,不愿再有过多的牵扯。

刘赫杰无奈之下,又向后退开了几步。张其金都已把话说得如此直白,犹如一把利刃,斩断了两人之间那若有若无的联系,他实在没有理由再继续留下,除非真的要与张其金彻底撕破脸,展开一场激烈的冲突,但他深知这样做并无益处,只能选择暂时隐忍。

“既然如此,张兄,你多多保重。”说罢,刘赫杰强忍着内心的不甘与愤懑,转身朝着另一边走去,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长长的,显得有些落寞。

张其金见他离去,也随即离开原地,再次改变方向,朝着西北方毅然前行。他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屈的坚毅,仿佛前方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