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廉颇老矣,尚能食饭一斗!(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澶州之战?优势在我!》最新章节。
两人之间的梁子就是这么结下的。
于公...好吧,现在的大宋确实找不出一个比李继隆还能打的。
但于私...赵恒是真的不想让这个差点夺了自己皇位的女人的哥哥再出现在自己面前。
“陛下,国事当前,岂能因私退能臣?”寇准劝说道。
李继隆的好友杨亿,同时也是寇准的好友。
抛开李继隆和赵恒的那点龌龊不看,宰相的职责是“进贤退不肖”,寇准推举李继隆也在情理之中。
“昔日所穿盔甲,臣日日擦拭,不求上阵挣功勋,只求为我大宋杀敌!”
“陛下!臣愿为圣驾扈从,率军先行澶州,若不能阻挡辽军于澶州城外,臣愿自裁谢罪!”见赵恒还在为过去的事纠结,李继隆大声说道。
武人最好的死法是战死在沙场上,而不是让江南的和风吹软了骨头!
“陛下,朝中论及与辽人作战经验之丰富,无人能出李霸图之右!”寇准在一旁劝道。
李继隆,字霸图!
赵恒的表情有些复杂,换做平常时候,他说不定就选了李继隆,但现在...
有刘铭这种忠心武臣珠玉在前,让他选择李继隆这种喜欢借番人老乡人头一用,又有谋权篡位之嫌的“劣迹斑斑”的武将,话有点说不出口。
问道:“刘铭,你以为如何?”
国家大事竟问一才见面的小卒,赵恒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陛下,此忠国之言也!”刘铭说道。
只陈述客观事实,至于判断...还是交给赵恒自己吧。
“忠国之言啊...”赵恒再次看向李继隆,五十五岁的他,双鬓已然斑白。
自他登基以后,李继隆就带使相衔出守镇安军,除咸平四年(1001年),大宋在望都之战失利后,匆匆见过一面以外,其余时候李继隆都镇守在地方,也做出了不少政绩。
仔细想想,李继隆似乎的确没做出什么对不起大宋的事,而两人之间的龌龊...
主谋明德李皇后已经驾崩了!
而且九月李皇后驾崩的时候,为了避嫌,李继隆甚至没选择去见妹妹最后一面,而是在宫门外递上一份名笺。
往事随风散,十年了,这段成见也该随风散了:
“李继隆拜东面排阵使,先行北上澶州!”
......
其实北宋的名将还是很多的。
北宋前期跟着赵大开国的那些悍将不说了。
主要活跃于太宗时期的李继隆,李霸图,打满了太宗时期的宋辽战争。
满城之战、唐河之战、徐河之战,都斩首甚众,在王超不知道在哪儿梦游的时候,毅然扛过大旗,牢牢守住了皇宋朝的底裤,如何不算得名将?
说出“家世受国恩,敌寇未灭,御卿之罪也。今临敌,安可弃士卒自便?死于军中,盖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得两全?”的折御卿。
于子河汊之战歼敌五千多人,打得辽军主将韩德威(击败杨业)仅以身免,为他姐夫报了仇,如何不算名将?
真宗时期的曹玮,三都谷之战,大败李立遵所部,使党项三十年不敢东视半分,外国使者到他所在之地不敢纵马驰骋、契丹使者见他不敢仰视。
青唐吐蕃首领唃厮啰听到有人提到曹玮“即望玮所在,东向合手加额”。
不算得名将?
还有仁宗时期的狄青、张亢,神宗时期的王韶...
有名的宦官大将都有秦瀚、李宪两人。
当然此时也有人会说北宋名将这么多,为什么没收回燕云十六州、连西夏都灭不了什么的。
首先辽国不是什么软柿子,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萧挞凛、萧孝穆...也都是名将!
尤其是西夏后来冒出的李元昊:“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应该称王称霸,何锦绮为?”
能说出如此言语,又岂是简单人物?
而且西夏地处西北,穷山恶水出刁民,个个打起仗来不怕死,在高强度的战争之下也卷出了一批军事人才。
大伙都有人才,凭啥你大宋能统一?
其实在太宗时期,军出西北,能把党项人首领李继迁所部揍得找不到北,但无法彻底灭亡他们,为什么?
因为军纪!
北宋的军队总喜欢借番人老乡人头一用,跟蝗虫过境一样在番人老家扫荡,李继迁走群众路线,自然能化身打不死的“党项小强”。
李继隆作为太宗朝和真宗朝过渡的一个老将,也值得大家探究。
从他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朝廷对武将的要求不仅仅是能打,更要约束军纪,以“仁德”治国。
这也是北宋皇帝们尝试摆脱大宋沦为“第六代”的尝试。
但时代的变迁又岂是李继隆个人能够把握的?
相比于以前的老军头子,李继隆能打胜仗、敢打硬仗,忠心耿耿,但常年的战争又让李霸图的身上带有“冷酷”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