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两间知青房(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短笔墨风华录》最新章节。

知青建房的款和材料都到位了,我插队的生产队当即决定给我建房,因为我所借住的五保户老奶奶家里房子确实太低矮了,老队长也催得急,总说“小王的父亲送她来,连饭都没吃,含着眼泪走的,可见委屈他闺女了”,所以建房速度很快,本来就是我一人一间知青房,可是小队硬是挤出仅有的一点点资金和人力,给盖了两间房。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农村建的房子还是“四镶边”,即墙的四周是砖砌,中间是用土夯实的“墙”。

两间房子座落在村子的最东边,最南边的一排,紧靠着高大的土墩,即用它来命村名的“墩头”。传说这高大的土墩里掩埋的是皇家贵族的后人,当年村里谁家要是有红白事需要用很多的碗碟,到土墩旁焚香祷告,眨眼功夫,碗碟即出,用后可焚香感谢,完璧归赵。可是后来遇一不诚之人,用了碗碟之后再也不想归还,所以至此土墩再也不向村民出借碗碟了!是美好理想还是民间传说?已无从查考,倒是寓意很好,教导做人要有诚信!

两间知青房盖好后,房内二分之一处的山梁下用一块不透明的厚塑料布隔开就是里外间了,床也是上边分配下来的做工很粗糙的实木床,我搬来的同时本队一小姐妹即和我作伴来同住。房子的外间一张专属知青用得也是做工很粗糙的长方小木桌作为饭桌,这张桌子至今还在我的车库里,是我离开农村“永久的纪念”品吧!另有一砖块做腿的石板上边放了煤油炉、小铁锅、钢精锅、装米面的瓦罐等碗筷之类的简单厨具。

房子周围无院墙,门前就是宽敞平坦的路,秋季是各家各户切晒红薯干的绝佳场所,只要听到天气预报最近无雨,经常是挑灯夜战,好像夜里机切红薯干特别出活。路的南边就是茂密的松林围绕着的高大的土墩。白天一起干活,晚上这些小姐妹们各自带着小板凳、正在结的渔网或正在做的针线活就过来了,要么一起说说笑笑,要么在一起无拘无束地唱着当年的流行歌曲。那真是一段快乐而又无任何压力的纯真时光。这两间小房子来过我的家人探望我,来过我的朋友和我聊天,有周围的婶子、大娘、小姐妹们过多的帮助……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我就到本公社的中学替一生病请长假的老师任课去了,后来又参加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工作,一直到外出求学,就没再住回到这两间知青房!可是每当我想起这仅住了不到一年的两间知青房,它总给我太多的温暖!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恩!而每当我遇到这里的乡亲们或是我后来几次返回生产队办事,他们总是要感谢我的这两间知青房:可帮了队里一些人家的大忙了,谁家要盖房子了,这两间房就是他们的临时的落脚点;谁家房子夏季被水淹了,这里就是他们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