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来自李世民的风暴(六)(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大唐盛产逆子》最新章节。
说着转过头来“训斥”李泰道:“泰儿你记得,百姓伏阙当是有所求。为人君者,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而不是不管不顾将百姓需求一概斥为逼迫君上。百姓伏阙为人君者当感到快慰,说明百姓还对君王有所期待,若是百姓有一天不伏阙了,转而拿起锄头,如此才是真的危矣。”
李泰面色一正,愧疚道:“臣李泰谨记之。”
“嗯,你既有言语过失,便罚你等下与朕一同安抚百姓。”李世民满意道。
一众臣子尽皆无言,这与其说是训斥,不如说是父子两人做给众人看的。
“还有,尔等见朕下令,便以为.......朕会掀起风暴?向自己的子民挥起屠刀?哼。”李世民话音一转,冷哼一声,方才他一声令下,众臣变色的一幕他尽收眼底。
心中有些不快臣子们如此恶意的揣测他。
众臣确实惭愧,却也无奈,以陛下心胸当不会介意这点的。这明显是向众臣显示对李泰发难的不悦。
这位陛下是见不得别人说自己的宠子一点不好。
一众贫困坊民终于来到了承天门下,李世民深深看了眼从乘舆上下来的李拐子。
李拐子抬起头来,遥望城上。
他老眼昏花看不真切,只觉得高高在上,影影绰绰。
当年的大隋皇帝也是这般,可是三次征辽失败耗光了所有心气。大隋皇帝死了,可是他却一次次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如今风烛之身,还有何可怕。
李拐子昂起自己的头,大声直抒肺腑之言:“陛下,一个人或许能沽名钓誉一时,但无法沽名钓誉时时。何况三年了,李大郎不言不语的行善三年,此仁善之心还不足以炳辉于史,昭彰于世吗?
陛下,如此之人,敢问,如何有罪?如何能有罪?
先贤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我等的命是李大郎为我们续的,若无他,我等贫贱之人早已不存。
如今陛下要治罪李大郎,也是我们把命还给他的时候了。
请陛下将我等一同治罪。”
说完,下拜,低下了已十几年未曾低下的头。
这番话说进了所有坊民心里,三年呀,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何况他们家徒四壁,人命卑贱,又有什么可图的呢?
三年间,李大郎瞒着所有人,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如果不是出于十足的仁善之心,又是什么?
很多人开始默默垂泪,为自己哀怜,也为李大郎不平。
望着城下一片黑压压的跪倒之人,哭声震天。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心中触动,沉声道:“父老们快快请起。众父老所言,朕皆已知晓,众父老所需,朕更无不应允。父老们一切出于公心,朕心知。”
首先便是满足了百姓所有要求,并表示自己不会追究责任,所有人都无罪。
经过多人层层通传,一句话便让城下黑压压的坊民们激动万分,有人俯首叩头,有人口呼万岁,更有人痛哭流涕。
紧接着李世民一叹。
这声叹息,虽然轻,却重重砸在城下众多坊民心中,让人不禁屏住口鼻,静耳倾听。
“现在你们恐怕知道李大郎是东安郡王了,正如朕也才知道东安郡王还是‘西市李大郎’。”李世民话语中透着浓浓无奈。
这一句近似玩笑的话语,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进城下坊民心里,为他们拂去了心中沉重,添上一丝轻松,更不知不觉拉进了与坊民们的距离。
随着通传,城下愁容渐去,依次响起笑声。由近及远,就像层层麦浪,被风吹拂下,一轮又一轮的起伏。
接着,只见李世民眼圈泛红,深情道:“你们口中的李大郎,是朕的孙儿,朕的第一个孙儿。犹记得他初降生时,朕小心翼翼抱着他,他是那么轻,却又是那么的重,朕满心都是欢喜。想必城下有做了父祖的,能理解朕的心情。
天下做人父祖的,怎会不爱自己的儿孙呢。”
一句话又是缩短了自己与坊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