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忘忧城里沙场点兵(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阿彩的天空》最新章节。
忘忧城·华夏军营·综合楼
柜上的搪瓷缸子腾起最后几缕茶烟。
徐主任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鼓点,屏幕上28个副本小队的人员名单像游动的鱼群,在荧光里晃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老廖,你真觉得咱们该放他们单飞?”他猛地转身,椅背撞得文件堆哗啦啦响,“28支队伍近三百人,全是咱们亲手带出来的骨干,就这么撒进区域战场......”
廖政委的烟蒂在烟灰缸里掐出火星,军装第二颗纽扣敞着,露出古铜色的锁骨疤痕:“你记着去年冬天吗?邀请者隔着众多位面给咱们用单向传送阵传送防寒符箓,两千件冰蚕丝甲胄直接砸在进阶位面,把雪地都烫出个窟窿。”
他敲了敲桌面,指节撞在灵木的木纹上,“现在战士们六十级能住忘忧城,1:365的时间流速,人家连系统漏洞都给咱们撬开了条缝~"
“可不是嘛,宴部长前天点仓库,光[上品聚灵丸]就攒了五万颗。”
周部长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框,笔记本上画满军营改建图,“咱把空出来的两千个忘忧城军营名额让给科研组,那些从米国抢回来的材料学家,在忘忧城里搞一天研究,顶外头一年呢。”
他笔尖划过“综合楼地下三层改建实验室”的方案,墨迹在纸上洇出小晕圈,“听说袁老在副本里种出了会发光的小麦,亩产比袁老当年研究还高五成。”
门锁“吧嗒”轻响时,穿的棉质衬衫的老人们正踩着夕照进来。
箫老的枣木拐杖敲在地面,惊飞了窗台上打盹的灵鸽;柳老的老花镜挂在胸前,镜片上还沾着药剂残液;裘老手里攥着个铁皮糖盒,走到哪儿都“哗啦哗啦”晃,里头装着不知从哪摸来的水果硬糖。
“愁什么呢徐头儿?这脸拉得比昆仑山口的城墙还长。”
箫老接过周主任递来的名单,老花眼凑近时,鼻梁在纸上投下小小的阴影,“当年长征咱靠两条腿走天下,现在有系统副本当草鞋,怕啥?”
他忽然笑出声,手指戳着名单上“狼牙特战队”“苍狼攻坚组”“铁血丹青队”“山河绘卷团”,哈哈笑着,“连炊事班都敢叫‘满汉全席营’之类的队名,瞧瞧这些小年轻,起个名比咱们当年贴大字报还热闹。”
“老箫你可别埋汰人,”柳老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本,封皮上“区域战场规则纪要”几个字写得工工整整,“我瞅着系统公告说,蓬莱神殿和昆仑神殿的传送门相隔三千里,中间隔着片雾海。”
他推了推眼镜,纸页翻动时带起淡淡墨香,“咱的副本小组人跟着邀请者走蓬莱线,虽说没进主队编制,但系统给了‘盟军协战’buff——”
“得了吧老柳,别跟他们拽这些文绉绉的。”裘老突然把糖盒往桌上一磕,硬糖在瓷盘里蹦跳着散开,“说白了就是咱不拖后腿,让年轻人去闯,咱们这帮老家伙啊——”
他拈起颗橘子味的糖,在指间转着圈,“负责守好后方,及时给他们支援物资!”
白老和李老始终没说话,前者盯着墙上的地图,手指现知地界轻轻摩挲——那里标着此次区域战场的坐标;后者捧着保温杯,目光落在廖政委案头的计划书上,杯盖上“精忠报国”四个金字在暮色中微微发亮。
“其实啊,最该头疼的是邀请者。”箫老忽然望向窗外,远处忘忧城的轮廓在晚霞里泛着金边,城头的风铃正送来细碎的清响,“咱们这儿四百人算啥?听说蓬莱神殿光原住民就有三万人,还个个会画符。上回小李子在副本里捡了张破符,拿回来给研究所一测......”
他忽然压低声音,眼角的皱纹里都是笑意,“好家伙,竟是宋朝全真教的镇山符,比咱们库房里的宝贝还早两百年。”
廖政委掐灭第七根烟,起身推开窗户,晚风卷着炊事班的饭菜香涌进来,混着远处训练场的硝烟味。
他望着楼下队列里闪闪发亮的肩章,忽然觉得那些在暮色中行进的身影,像极了当年在雪山里趟路的战友——同样的背影,同样的坚定,只不过肩上扛的,从步枪换成了闪烁着灵光的灵能武器。
“就这么定了。”徐主任的话语简洁而果断,仿佛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他的手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地关掉了系统屏幕,屏幕在瞬间暗了下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掐灭了煦煦之火。
然而,就在屏幕暗下去的那一瞬间,徐主任的目光却被一个细微的动作吸引住了。
他看见箫老正把最后一颗糖塞进李老的手里,那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糖果,在黑暗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李老像个孩子一样,抿着嘴笑了起来,那笑容是如此的纯真和满足,仿佛他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一颗糖,而是整个世界的甜蜜。
随着灯亮起来,会议室里的一切都被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墙上挂着一面“精忠报国”的锦旗,虽然边角有些磨损,但那鲜艳的红色依然如火焰一般灼眼,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一阵新兵的符箓投掷声传了进来,那声音清脆而有力,仿佛是青春的呐喊。
突然,某个冒失鬼的纸符不小心撞上了走廊的声控灯,顿时,一连串噼里啪啦的金色火花在空中绽放开来,如同夜空中的烟花一般绚烂夺目。
徐主任静静地望着老人们互相搀扶着离开的背影,他们的步伐有些蹒跚,脊背也微微佝偻着,但在这一刻,徐主任却觉得那些佝偻的脊背,比全息投影里的神殿雕像还要挺拔几分。
或许,这就是华夏军人的传承吧。
在现实与副本的夹缝中,在符文与枪炮的交响中,总有人能够勇敢地面对“不可能”三个字,用自己的行动将它写成带着烟火气的“试试看”。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更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永不干涸。
当第一颗星子爬上综合楼的飞檐时,几百封盖着华夏军印的调令正通过系统邮件飞向各个小队。
附件里除了作战地图,还有廖政委亲自手书的短笺:“若遇强敌,勿忘身后有家;若逢先机,莫负少年热血。”
落款处,钢笔水在纸上洇出个小小的墨团,像极了忘忧城头那轮即将升起的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