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糜家之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汉风魏略》最新章节。

其实这和廖化的先投降,而后再装死回蜀汉,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他糜芳所处位置干系重大,且廖化成功逃回到了刘备身边。

果然,糜芳投降后不久,竟忽然发现自己没了回头路!

因为关羽父子竟然被杀了!他身为江陵太守哪怕是外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太了解刘备,丢城失地不算什么,哪怕他投降东吴,刘备都不会怪罪于他,可关键关羽父子被杀!乃是因为他投了东吴,失了江陵,才导致关羽没了退路。

按照当时人正常逻辑,即便关羽被擒,也不至于被杀,毕竟关羽对于刘备而言几如手足,难道东吴就不知吗?

但事实就是如此,不管是东吴将官想要斩杀关羽扬名立功,还是孙权授意,关羽身死已成事实。

可以说,这是刘备、诸葛亮等许多人没想到的,更是糜芳无法想象的结果,所以没了退路的他也只能苟在东吴遭人白眼。

而这就是糜芳在危局下,所做出的后悔一生的选择,甚至连他的兄长糜竺都因此羞恨成疾,郁郁而终。

糜芳值得同情吗?显然不值得。有罪吗?可以说罪不可赦,但刘备并未治其罪,甚至还如往昔一般与之痛诉肝肠。

所以糜芳回到成都后,并未去糜府,而是身着孝服,拖着那把少时兄长赠予他的长剑,去了糜竺的坟前......从此世间再无糜芳此人。

而糜威顶着家族的耻辱,出现在南征将领之列,如今想来,又何尝没有以此洗刷家族耻辱之意呢?

......

虽说南征将星云集,但实际兵马并不多。

除却两千血衣卫与李恢所部五千人,此次讨伐南中共抽调一万五千兵马,总计两万二千众。

九月初,大军在成都城外誓师后,顺江而下,直抵犍为郡临近南中的僰道县,并开始接手边境防务。

僰道县也就是后世的四川宜宾市,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可谓四通八达之地。

李严在交接完防务后,已率领部曲前往江州上任。而李严身为尚书令,之所以会在犍为郡南境封锁边境,是因为李严曾做过犍为郡太守,颇为熟悉当地,所以请命前去抵御。也正因为有李严及时请缨,才未叫叛军北上越境。

第二日镇东将军赵云,只带着次子赵广及数十骑亲卫,逆江抵达僰道城外。其长子赵统如今在阆中,当张飞的部将,所以并未前来。

诸葛寿亲自远迎,共入城中议事。

不久之后庲降都督李恢,亦赶赴至僰道请罪,毕竟南中叛乱愈演愈烈,他身为庲降都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于当地素有威望。初为建宁郡督邮,先帝攻占益州后,被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

如今汉吴盟好,因为孙权是大汉吴王,故东吴名义也是汉土,所以两家在一些官职上都极为默契。

比如陆逊被大汉拜为荆州牧,而黄权则是荆州刺史,形成州牧刺史并存的奇特现象。也就是说,彼此可在对方国境设立刺史,说白了就是名誉头衔。就像东吴的重臣张昭,就平白多了一个大汉司空的名誉称号,就更别说孙权的大司马了。

所以,李恢也挂着交州刺史的名誉头衔。

而对于李恢请罪的行为,诸葛寿也知李恢兵寡,又是文官出身,更非大将之才,能自保已算不易,又如何能苛责其他。

关键过去大汉对待南中的政策,是以安抚为主,所以李恢这本土大族,自然最适合庲降都督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