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太原保卫战(三)(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靖康沉思录》最新章节。

王禀之所以成为战神,是因为他排在中国古代防守战的第三位,排在前面的只有明朝朱文正的洪都保卫战和南宋王坚的合州保卫战。

朱文正和王坚排在前面主要还是因为他们都胜利了,朱文正的胜利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坚的胜利延续了南宋王朝的统治,还意外打死了蒙古军首领蒙哥。

太原保卫战,原本没有王禀什么事。

王禀的编制在胜捷军,这是童贯亲自挑选和训练的亲军。这次跟随童贯到地方宣抚,原本打算也是走个过场。

历史却意外地将王禀摆到了舞台的中央。

金军的突然入侵打乱了童贯所有的计划,张孝纯没能将童贯留下来组织抗金,但将王禀的胜捷军留了下来,人数是3000。

但对王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为从牌面上来看,宋军似乎必败。

我们来看一下宋金双方的力量对比:

完颜宗翰的金军,包含收编的义胜军等投诚部队,总数6万人左右(《三朝北盟会编》:“以仲熊所亲见,黏罕寨有兵五万人,娄宿孛堇寨有兵万人,皆枪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副甲”)。

张孝纯的太原守军,包含胜捷军的3000人在内,总数2万人左右。

要知道,当时的金军战斗力是恐怖级存在的。所以金军6万人的战斗力不亚于宋军60万人的战斗力。

尽管拿到了一手臭牌,但王禀始终在坚守。

那么,坚守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时的王禀已经过了五旬,早已到知天命的年纪。

提拔?那是没谱的事。

在童贯的治下,要提拔谁不提拔谁,那老早就已经定好的。

王禀要是有那察言观色左右迎合的本事,或许老早就升上去了,不会到了50几岁还在艰苦岗位——太原。

有本事有能耐的全部溜回京城,蔡攸回去后还升了官,掌管枢密院了。

就算王安中,从燕山府回去后马上被予以重任(《宋史》:“安中以上清宝箓宫使兼侍读召还,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这都是有背景有关系的缘故。

当然,王禀的领导童贯是深谙行政管理之道的,手下几十个中层,他面上都会安抚下,但真正在他提拔规划中的,他私底下是会跟本人关照好。

别人都蒙在鼓里,其心腹心里跟明镜似的。

因此要营造这样一种人设,心腹同学格局是高的,工作是任劳任怨的,而且要找几个好的亮点,便于出彩宣传。

比如,刘延庆,在要提拔为节度使的关键时刻,是童贯大力推荐的,推荐的理由是刘延庆在镇压方腊叛乱的中发挥重要作用(《宋史》:“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毕竟,吏部前来考察,面子上要过得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