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营销号死抓着“孟山都”?流量骗局的三层套路(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最新章节。
先给网民们泼盆冷水:你天天骂的“孟山都”,可能比你家楼下倒闭的奶茶店消失得还彻底。
早在2018年,德国拜耳集团就花630亿美元把它吞了,现在连办公大楼都换上拜耳的logo。更有意思的是,拜耳收购孟山都后没多久,就把旗下的生物育种业务砍了大半,转型去搞医药和处方药了——人家现在主业是卖阿司匹林和糖尿病药,跟转基因种子没啥关系。
至于孟山都的专利技术,要么早就过了保护期(比如最早的抗虫棉专利2014年就到期了),要么打包卖给了德国巴斯夫集团。换句话说,你在网上骂的“孟山都”,早就成了一具被营销号反复鞭尸的商业尸体,连坟头草都2025米高了。
但为啥自媒体营销号还在拿它当流量密码?说白了,就是利用大多数人“对旧闻印象深,对新知更新慢”的认知惯性,把一个早就退场的公司包装成“万恶之源”。这里面藏着三个Dirty Tricks,每一个都精准踩中人性弱点:
第一招:制造“境外阴谋论”——用恐惧给流量上发条
你刷到过那种标题吗?“孟山都:控制全球粮食的暗黑帝国”“美国农业巨头如何用转基因种子绞杀中国农民”……这些文章有个共同点:把孟山都描绘成“戴着礼帽的华尔街恶魔”,旗下转基因种子是“生物武器”,目标是让中国农民“断子绝孙”“永远依赖美国种子”。
但稍微查证就知道,这纯属胡扯。
时间线对不上:中国早在2006年就禁止进口所有的转基因种子,孟山都2008年就退出中国种子市场,哪来的“绞杀中国农业”?现在中国种植的转基因棉花,95%都是国产抗虫棉品种(比如中棉所系列),跟孟山都没啥关系。
逻辑漏洞百出:如果孟山天真能“控制全球粮食”,为啥美国自己还有40%的耕地种着非转基因作物?为啥巴西、阿根廷这些大量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没变成“孟山都殖民地”?
利用历史情绪:孟山都确实有黑历史,比如早年生产的农药橙剂造成环境污染,这让它成了“化工企业作恶”的符号。但营销号故意把旧账算到转基因技术头上,就像把菜刀厂的历史算到所有用刀的人身上一样荒谬。
真实目的:通过渲染“境外势力阴谋”,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只要你一愤怒,就会点赞、转发、骂街,营销号的流量就来了。至于事实如何,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见过哪个骂“孟山都”的自媒体,贴出过孟山都最近五年的财务报告?
第二招:非黑即白偷换概念——把科学问题变成站队游戏
营销号最擅长的,就是把复杂的技术议题简化成“善恶对立”。在他们嘴里,转基因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收了孟山都黑钱的卖国贼”,另一种是“保护子孙后代的英雄”。
但现实是:
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就像核能能用来发电,也能造原子弹,关键看怎么用。比如黄金大米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加维生素A含量,能拯救非洲儿童的夜盲症;抗虫棉通过转入苏云金杆菌(Bt)基因,让农药使用量减少70%。这些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全看应用场景。
安全性由审批流程决定,不是技术本身:中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审批是全球最严之一。以转基因大豆为例,要经过至少10年的安全评价,做600多项检测,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而营销号整天说的“转基因致癌”,早就被世卫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等权威机构辟谣——目前没有任何一项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能证明合法审批的转基因食品致癌。
用“知情权”绑架“选择权”:营销号一边喊着“我们有知情权”,一边拒绝承认“别人有选择转基因的权利”。比如超市里的转基因大豆油都有明确标识,你也可以选非转基因的,犯不着打起来。
真实目的:自媒体营销号通过制造对立,把自己包装成“正义化身”,吸引同类粉丝抱团。你越跟他们争论,他们越高兴——因为吵架才能带来流量,理性讨论只会让粉丝流失。
第三招:靠焦虑卖货——用谣言给智商税产品铺路
最恶心的是,很多骂转基因的自媒体,背后都有卖货链条。你刷到的“转基因致癌”文章下面,往往跟着卖“非转基因保健品”“有机种子”“天然食用油”的链接,价格比普通产品高3到5倍。
举个真实例子:某“有机生活”公众号,天天发文章说“转基因油会导致脂肪肝”,然后推荐自家卖的“冷榨非转基因花生油”,售价99元/升,比普通花生油贵60%。但根据中国粮油学会的数据,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脂肪酸组成)几乎完全相同,差异小于0.001%。所谓“更健康”的说法,纯粹是营销话术。
再比如,某“养生博主”声称“转基因葵花油导致不孕”,然后推销自己的“非转基因杂粮礼盒”。但事实上,中国也好,外国也好,根本就没有种植转基因葵花油。你在全球任何一家超市买到的葵花油都是非转基因的——它们骂的东西,你本来就买不到。
真实目的:利用信息差制造恐慌,然后用“解决方案”收割智商税。就像当年卖“防辐射孕妇装”的商家,先渲染“日光灯辐射致癌”,再卖高价围裙——至于有没有用,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孟山都已死,谣言为何还活着?
其实,自媒体营销号揪着“孟山都”不放,本质上是因为“反智内容比科学内容更易传播”。人类天生对负面信息敏感,对复杂的科学论证不耐烦——比起“转基因安全证书审批要经过5个阶段600多项检测”,人们更愿意相信“孟山都买通了科学家”这种简单粗暴的阴谋论。
但真相是:
拜耳收购孟山都后,早就把生物育种业务边缘化了。2022年拜耳财报显示,其农业部门营收占比仅23%,而且大部分来自农药和化肥,不是种子,更不是转基因种子。
孟山都的核心专利(如抗虫基因Cry1Ab)早已过期,现在任何公司都能免费使用。所谓“孟山都垄断种子”,早就成了历史名词。
中国的转基因技术研发并不落后。比如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抗虫棉、抗虫水稻,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只是出于审慎原则尚未大规模商业化。
最后说句人话:
如果你真的关心粮食安全、环境可持续,与其跟着营销号骂“孟山都”,不如多关注身边的农业科技——比如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比如用无人机喷药减少农药污染,比如用生物技术培育抗旱小麦。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比任何阴谋论都更能保护我们的餐桌。
至于那些还在消费“孟山都”的狗屎自媒体营销号,记住一句话:当一个人靠骂空气赚钱时,它永远不会告诉你空气其实很清新。
(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