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谋反(4000字)(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贞观末年,从自救开始》最新章节。

富贵险中求,走投无路的李弘泰也想效仿,于是把目标锁定在当朝国舅,太尉长孙无忌身上。

说干就干,李弘泰是一个行动派,立刻把家里所有还能典当出钱的东西全都典当了,凑成路费,来到长安城。

到了长安城后,李弘泰又在酒肆赌坊里打听,朝中哪个大臣与长孙无忌有仇。

得知宰相李乾祐在做御史大夫的时候,曾经弹劾长孙无忌的好友褚遂良,并成功把褚遂良贬为洪州都督。

李弘泰大喜,又去打听了李乾祐的宅第,等到休沐那一天,跑到李乾祐的宅前闹事。

李乾祐出身陇西李氏丹阳房,乃五姓七家之一,家世显赫。

李弘泰一见到李乾祐,就向他套近乎,说自己也是陇西李氏出身,厚颜无耻地称呼李乾祐为族叔。

李乾祐还以为此人是来打秋风的,就命管家去账房支十贯钱,把他打发走。

李弘泰是个烂赌鬼,见钱眼开,连忙把钱收进褡裢里。

李乾祐随即便让管家把李弘泰领出去。

李弘泰是为了前程而来,岂是区区十贯钱能打发的,连忙道:“族叔,小侄今日前来,其实是有一个天大的秘事向族叔禀告!”

“天大的秘事?”李乾祐愕然,把李弘泰上下打量了一番,一个破落户能有什么天大的秘密。

“事关社稷安危,还请族叔屏退左右!”

李乾祐见李弘泰说得郑重,便依了他。

李弘泰才说道:“族叔,小侄虽然不肖,堕了陇西李氏的威名,不过混迹市井,也认识了许多江湖游侠。昔日告发废太子承乾谋反的平棘县公纥干承基就是小侄的朋友。

小侄偶从游侠朋友处得知,长孙太尉阴结京洛游侠为死士,企图谋反!”

“你说什么?”李乾祐脸色突变,顿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长孙无忌阴养士士,企图谋反!”

“你有什么证据?”

李弘泰斩钉截铁地说道:“小侄是从洛阳的游侠朋友口中得知的,只要族叔把此事禀告圣人,鞫讯长孙无忌,必能查清长孙无忌的谋反罪行!”

李乾祐皱眉道:“长孙太尉乃是圣人元舅,你没有任何证据,仅凭空口白话就要检举太尉谋反,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

李弘泰着急道:“族叔,小侄所言,句句属实。小侄是看在与族叔同宗的份上,才向族叔告发的。不然,长孙无忌谋反成败,与我何干!但是族叔就不同了,长孙无忌谋反若成,族叔如何自处?小侄从前听人说过,族叔与长孙无忌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好!”

李乾祐不禁被李弘泰说动。如果长孙无忌真的谋反,以褚遂良睚眦必报的性格,恐难善了。

于是李乾祐把李弘泰暂时安顿在客房,并命令管家对其严加看守,不得让他走出宅第一步。

第二天早朝之后,李乾祐独自来到甘露殿,把这件事向李治做了汇报。

李治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命李乾祐要对李弘泰严加看管,不得走漏风声,也不要轻举妄动,他再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处置。

李治把事情讲述完,问询道:“道衍,你以为这件事,朕该如何处置?”

“长孙太尉阴养死士?”

李义匡回忆了一下脑海里关于初唐历史的记忆,似乎不记得有这件事。

以将来长孙无忌面对李治的发难,节节败退,最后在流放地被迫自缢身亡,长孙一族全部覆灭的结果看,长孙无忌应该没有阴养死士,否则不至于任人宰割。

当然,也不排除蝴蝶效应的影响。

李义匡本来就想尽快扳倒长孙无忌,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立刻进言道:“陛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昔日张亮位列凌烟阁,阴养五百假子,被人告发谋反。李道裕曾说,‘张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但先帝还是将张亮斩于西市。”

“这……朕恐此事乃是妄人构间,陷害舅父。”

李义匡皱眉道:“陛下,去年在臣的寒舍里,您与臣、武才人不是已经议定,用郑伯克段于鄢的方法引出濮王泰谋反,然后再把长孙太尉牵进谋反案。薛万彻已经上任魏州刺史好几个月了。

现在不用濮王泰谋反,就能鞫审长孙太尉,纵是妄人构陷,又有何妨?”

李义匡说完之后,李治顿时变得有些不好意思。

当时的情况,是因为李治想早日把武媚娘接进皇宫,为了避免长孙无忌反对,才想以此来扳倒长孙无忌。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李治现在有了新欢徐昭仪,对武媚娘已经没有从前那种热情了。

所以,爱惜羽毛的李治又不想担负杀舅之名了。

李治叹气道:“道衍,那天朕有些冲动了,回宫之后,朕想了很久,舅父不仅是朕的舅父,而且还是皇考定下的凌烟阁第一功臣。

舅父虽然跋扈,却无异志。一时构陷,如何能堵天下悠悠之口。如果将其擅杀,天下之人将谓朕何?后代千秋又将谓朕何?”

李义匡心道,李治果然是有了新欢,忘了旧爱,有了徐昭仪之后,武媚娘已经影响不到他的决断了。

他只好从另一方面进谏道:“陛下,王莽早年克勤克俭,谦恭下士,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而今长孙太尉,骄矜专横,欺辱陛下年幼,与跋扈将军梁冀何异?陛下为何笃定长孙太尉没有异心呢?

且不说有人告发长孙太尉阴养死士谋反,即使没有这件事,陛下登基以来,先以英公李勣占仆射之位,后贬韩瑗、褚遂良于朝外,臣以为长孙太尉也会图谋自安。

其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拜三公数十年,天下畏其威,一旦令其万事俱备,陛下如何抵挡?

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长孙太尉乃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如不早断,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