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 上(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倚门嗅梅对镜添愁》最新章节。

元丰七年,春寒料峭,郓城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声犬吠划破清晨的宁静。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李格非的家简朴而宁静,仿佛与世隔绝。屋内,一盏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映照着李格非那清瘦的脸庞。他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卷书,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书中的哲理。

“咳咳...”一阵轻微的咳嗽声从内室传来,李格非的眉头微微舒展,他放下书卷,起身走向内室。内室里,他的妻子王氏正躺在简陋的床榻上,面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的手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眼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夫人,你感觉如何?”李格非的声音中带着关切,他坐在床边,轻轻握住妻子的手。

王氏勉强露出一丝微笑,声音微弱:“格非,我没事,只是...孩子快要出生了。”

与众人的想象中的不同,李清照根本不象贾宝玉那样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长在温柔富贵之乡。相反,在她出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家境相当清贫.父亲李格非虽是苏轼的学生,但只是郓城教授这样的小吏,薪水只不过勉强可以糊口。知府竟对李格非的清贫动了恻隐之心,希望李格非可以兼任他职,来增加收入.

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简陋的书房内,李格非正坐在案前,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墨迹未干的字迹透露出一股清隽之气。他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深奥的问题。门外,知府的轿子缓缓停下,随从轻叩门扉,打破了这份宁静。

“李大人,知府大人到访。”随从的声音恭敬而清晰。

李格非放下笔,整理了一下衣冠,起身迎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讶,但很快被礼貌的微笑所取代。

“知府大人亲临寒舍,不知有何指教?”李格非的声音平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知府步入书房,环顾四周,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李格非是个清官,却没想到他的居所如此简朴,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难以寻觅。

“李大人,你的清廉为官,本官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更是让人敬佩。”知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诚恳。

李格非微微一笑,示意知府坐下,亲自为知府斟了一杯茶。

“知府大人过誉了,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清贫乃是本分。”李格非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坚定。

知府点了点头,他知道李格非的为人,但今日他来,却是为了另一件事。

“李大人,你的清贫,本官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你为官清廉,却也因此生活拮据。本官有意让你兼任他职,以增加收入,不知你意下如何?”知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李格非的眉头微微一挑,他没想到知府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

“知府大人的好意,李某心领了。但为官需敬业,进制不可分心他职。李某虽清贫,却也不愿因私利而荒废了公事。”李格非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知府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他也理解李格非的坚持。他知道,李格非的这种高傲和坚持,正是他为官的本色。

“李大人的坚持,本官佩服。但本官还是希望你能再考虑一下,毕竟刚刚诞生了小女。”知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李格非摇了摇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坚持。

“知府大人,李某一生高傲,宁折不弯。清贫虽苦,但心安理得。若因贪图富贵而失了本心,那才是真正的悲哀。”李格非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知府叹了口气,他知道再说无益。他站起身,拍了拍李格非的肩膀。

“李大人,你的坚持,本官佩服。愿你能一直保持这份清高,为百姓造福。”知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意。

李清照两岁左右时,李格非得以转迁,由郓城教授晋升为京城国子监学官。俸禄和待遇水涨船高,李格非甚至有余力,在京城租下一套别院。在京供职那些年中受到作为翰林学士的苏拭的赏识和荐拔。在苏轼极为得志的元祐年间,李格非的仕途可以说无所挂碍,一路晋升。继元枯四年初升为“学正”后,旋迁国子博士。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绍圣元年(公元 1094年)章惇为相,复行新法。当时被重用的苏拭等旧党将会因此受到更加严酷的清算和报复,他急需要李格非来编纂一份特别的文件——元祐诸臣章疏,一份辑录元祐臣辅“黑材料”的文件,用以清算和报复那些曾经反对变法的官员。

六月的京城,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街道上的行人匆匆,似乎都在躲避着这炙热的阳光。然而,在翰林院的一间幽静的书房内,气氛却异常凝重。章谆,这位权势显赫的大臣,正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手中拿着一份奏折,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元祐年间诸臣的言行。

他的目光落在了李格非的名字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知道,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也是他计划中的关键人物。

章谆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远眺着京城的繁华景象,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说服李格非。他知道,李格非是个有原则的人,不会轻易屈服于权势,但他也有自己的软肋——对恩师苏轼的忠诚。

与此同时,李格非正坐在自己的书房内,手中握着一支笔,却迟迟没有落下。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知道,一旦接受了章谆的提议,就意味着背叛了自己的恩师,背叛了自己的良知。但他也清楚,拒绝章谆,就意味着自己和家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李格非放下笔,起身开门,只见章谆的使者站在门外,手中拿着一份诏书。

“李大人,章大人有请。”使者的声音恭敬,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

李格非接过诏书,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是章谆的最后通牒。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使者前往章谆的府邸。

章谆的府邸豪华而气派,与李格非的简朴书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章谆坐在主位上,看着李格非走进来,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李大人,你来了。”章谆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得意。

李格非微微一礼,声音平静:“章大人召见,不知有何指教?”

章谆站起身,走到李格非面前,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他:“李大人,这是一份重要的文件,需要你来编纂。你若能完成,本官保证你的地位和前途。”

李格非接过奏折,目光一扫,心中顿时明白了章谆的意图。他的眉头微微一皱,声音坚定:“章大人,这份文件,李某恐怕难以胜任。”

章谆的脸色一沉,他没想到李格非会如此直接地拒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胁:“李大人,你可要想清楚,这不仅是你的前途,也是你家人的安危。”

李格非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章谆的话中之意。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章大人,李某一生高傲,宁折不弯。这份文件,关系到无数人的清白和命运,李某不能为了个人的前途,而违背自己的良知。”

章谆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冷笑一声:“李大人,你这是在挑战本官的耐心。你若不从,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李格非挺直了腰板,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章大人,李某虽不才,但也不愿成为权势的奴隶。若因此而遭受不公,李某也无怨无悔。”

章谆冷哼一声,他知道李格非的脾气,也知道他的决心。他挥了挥手,示意李格非离开。他决定给李格非一个教训,让他知道违抗权势的后果。

几日后,一道诏书下达,李格非被外放为广信军通判。这个消息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人都为李格非感到惋惜,但也有人暗自佩服他的勇气和坚持。

在京城的城门外,李格非回头望了望这座繁华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知道,这次离开,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他的心中没有后悔,只有坚定和决绝。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踏上了前往广信的道路。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虽然前途未卜,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