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教化之重(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夺宋:水浒也称王》最新章节。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这句话的确是对的,但王伦认真研究过华夏的历史,他发现华夏历朝历代的精英人群们,其实一直在总结前朝覆灭的教训,从而引以为戒。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度,结果二世而亡,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秦国统一太迅速,六国遗民没有被清理,于是民间普遍渴望重新回到诸国并存的时代,对于大一统缺乏认知。

刘邦建立汉朝,于是吸取教训,推行了宗室分封的郡国并行制度,从吕后开始的黄老之学一直到文景二帝,奉行无为而治,便逐渐减弱了民间对分封制度的向往。

隋朝再次二世而亡,于是唐朝就打压士族、兴办科举;唐末藩镇林立引发五代十国的乱世,宋朝就要打压武夫、更兴文治。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后来的朝代,都在尽力避免前一个朝代崩溃的覆辙,每一个朝代都在不断打补丁。

前宋对武将集团的打压太甚,导致宋朝武德不昌,作为继任的新汉,王伦就得重新提高武将的地位,复兴汉人的武功。

同时王伦又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作为华夏历史上汉人建立的强盛政权,汉、唐、明三个朝代,唯独唐朝不能消化扩张的领土,这是什么原因呢?

汉朝可以消化河西走廊,明朝可以消化云南,唐朝那么广袤的领土,“安史之乱”时唐玄宗甚至能够抽调印度、西亚地区的藩属国参战,但王勃墓地所在的交趾、李白出生的碎叶城,这些土地最终还是丢失了。

可以说是前宋打压武夫导致军事不行、不能继承并夺回唐朝遗产,但王伦觉得,对宋朝如此苛责,就好比要将所有的黑锅都甩给一个王朝,似乎有些太过分了。

那么原因究竟是出在哪里呢?

王伦与许贯忠、萧嘉穗等重臣讨论过很多次,朝廷的许多官员也都写过许多政论性的文章,但王伦总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

从灭亡西夏之后,王伦就命翰林院的学士们收集整理有关唐朝的一切资料,包括唐朝的政治、官职、军事、税收等诸多制度,他也在一直思考着,对比着。

然后王伦就从唐朝的兵制找寻到了一丝端倪。

华夏的兵制,在周朝时就是典型的兵民合一,因为周朝的土地制度为“井田制”,于是围绕土地,社会组织结构就形成了“乡遂制”。

以距离城池的远近,周朝将治理下的民众分为乡、遂,乡中民众为乡民,享有诸多权力和义务,遂中民众为野人,只负责种地务工缴纳租税贡赋等。

简单来说,周朝的乡民,是被周王室、分封的诸侯所承认的公民,野人则不被视为公民。因此周朝的兵制,是兵民合一,这里的“民”特指的是乡民,并不包含野人。

可以说春秋时期,战争是贵族的游戏,士兵的来源都是中小地主阶层。

春秋末期井田制度崩溃,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武力压制削弱,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兵民合一也就随之崩溃,战国时期的兵制就变成了全民皆兵制。

彼时的晋国就出现了以土地对立功将士进行赏赐的行为,而以秦国商鞅变法为标志,土地私有化开始普及,于是有限制的征兵制就取代了全民皆兵。

可以说西汉主要流行的就是征兵制,面对的也主要是中小地主以及富农阶层。

然而到了东汉,门阀世家开始出现,土地兼并严重,这就导致了征兵制的基础被破坏,即土地向少数阶层集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富农、小地主阶层减少,贫民无法负担征兵制下自主承担的费用,大地主阶层享有政治特权,于是光武帝刘秀在河北起家过程中,募兵制就开始出现。

所谓募兵制,即国家以给予金钱、财物等形式,主动招募而非强制要求百姓参军。

募兵制在东汉末年迅速出现了变种,那就是部曲制,即利用国家的政策养自己的私兵,这一时期世家门阀大量出现或壮大,大量土地被集中于少数以家族为代表的阶层手中,于是百姓不得不以人身依附求庇护于有实力的世家门阀或地方豪强,成为了他们的私人武装力量。

同时曹操平定青州黄巾,为了缓解财政、粮食的压力,开始大搞军屯,便出现了与民户相区分的军户。

在西晋灭亡、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致以军户制度为主,而南方则以部曲制度为主。

军户制度的第一个高峰就出现在了北魏,由于十六国时期多有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的政权,“胡汉分治”的传统形成,胡人专注于练习军事技能,负责军事行动,而汉人则专注于耕田种地以及手工业生产等,负责物资的提供。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鲜卑军事贵族集团居然是没有固定军饷的,朝廷官员也是不发放俸禄的,所得所获全靠对外军事征服和掠夺的战争缴获。

这也是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孝文帝元宏要发起改革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可供北魏抢劫的政权基本都被消灭了。

在北魏分裂后,西魏的宇文泰改革军户制度,变为了世袭世兵的府兵制度,唐朝前期就继承并完善了府兵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士兵除了可以因军功获得勋官外,还可以获得战利品分配、战后土地分配等奖励,故而府兵制度下,在唐朝初期不断地战争下,出现了一大批的富农和小地主阶层。

可以说唐太宗时期,府兵制就是主流,但同时募兵制也作为补充存在着,贞观朝的对外武功太过于耀眼,唐朝就此形成了路径依赖,所以唐朝军队就是一支极其典型的扩张型、奉行军国主义的军队。

过于强悍的军队战斗力,让唐朝的统治者们只注重武力压制和威慑,却忘记了文化上的教化和同化,但这方面甚至不能苛责唐朝,因为武力威慑的效果实在太好了,谁用谁知道啊!

只是武力威慑从来难以长久,或许唐朝的统治者们在王朝衰落时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但长久以来的路径依赖,已经让唐朝的一切都积重难返了。

王伦现在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借助前宋遗留的科技优势,在解放了对武将集团的打压后,汉军一如唐军一般表现高光,靠着强悍的武力打服、吞并了一个又一个小政权和势力。

若要长久,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武力威慑完成对诸吞并区域的文化同化,而这就是历史赋予王伦以及他所建立的这个新的王朝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