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洱海之盟(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夺宋:水浒也称王》最新章节。

高清机还在那里哀叹,更加有眼色的高观音隆再次发动兵变,靠着比高清机略多一些的兵力,软禁了高清机等人,然后便向汉军投降。

就如同枢密院参谋司战前的判断一样,高量成一败,高氏便再也不能成气候了。

抛开立场,高量成其实是个很不错的执政权臣,大理国内短短三十年间发生了两次三十七部蛮的大叛乱,在平叛过程中,高氏内讧不止,高量成就靠着施仁政的手段,被国内诸世家贵族推举为高氏家主,继承了相国一职。

在平定了第二次三十七部蛮大叛乱之后,高量成一心励精图治,也大致安抚了国内诸部蛮,但可惜的是,中原朝廷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稳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其实在赵佶宣和年间,平定了第二次三十七部蛮叛乱后,高量成面对民生凋敝的大理国,他是真的打算内附前宋的。

治理一个残破的大理国、还要应对家族内部诸多有野心的子侄们,高量成觉得自己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赵佶明智地拒绝了大理国内附的请求,随后王伦称帝取代前宋,精力都放在了北方,让大理国多少有了些喘息的机会。

高量成艰难地安抚着国内种种不满,想要减轻高氏等权贵对诸部族百姓的压榨,但这必然侵害了高氏的整体利益,所以他在家族内部遭到了各种反对与掣肘。

现在高量成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解脱了,大理国这个烂摊子他可以放手,以王伦对待前宋赵官家父子、对待女真、党项、高丽等王族后代的宽和,至少他的后代还能生活下去。

故而在投降之后,高量成就主动交出了一切权力,主动上表朝廷,希望举家迁徙到东京城居住,甚至他对未来也有了打算,准备在东京城或者洛阳开设一个赛马场。

毕竟是领兵对抗过王师天兵,所以高量成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哪怕被王伦砍了脑袋他也认了,只求保住本家家属的性命。

高量成是如此地配合,于是威楚府被汉军顺利拿下,而随着高清机被俘、高观音隆主动投降,收复大理国的战事基本也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看朝廷如何与段、高、杨、郑等地方豪族的谈判,卢俊义的任务,就转为坐镇大理国各府、郡,维护地区的安宁。

山士奇则继续领兵向西面的谋统、腾越二府追击了过去,高贞寿还没有投降,高氏还没有彻底归顺,那么战争就还没有结束。

赵鼎便匆匆向大理国赶来,他的广东行省布政使职位,朝廷已经派了新的官员前来接手,如今他的新职务,是尚书省右仆射、监察院左都御史、检校司空,负责与大理国的一切谈判事务。

本朝与前宋最大的不同,就是王伦喜欢以宰相坐镇地方、梳理地方事务,就好比坐镇漠南的吴用、坐镇西北的李纲,本朝仍旧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群相制度,许贯忠这个尚书令、萧嘉穗这个中书令,都可以视为群相之首。

关于如何梳理大理国,赵鼎已经大致有了腹稿,他决定先召集三十六部蛮的头领们,重申朝廷的政策,以谈判、协商的手段处理各蛮部的事务,尽可能短时间内快速安抚诸部。

由于这一次汉军进入大理国,战事主要发生在高氏私兵与汉军之间,对地方的破坏有限,赵鼎对大理国,或者说云南行省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只要疏通了自四川行省出发的茶马商道,川陕乃至吐蕃就能够与大理国南面的蒲甘王国连接起来,整个西南就此盘活。

同时广西行省也能够与云南行省建立起更加顺畅的贸易往来,云南行省也可以被纳入到岭南诸行省的经济循环当中来。

所以在赵鼎的考量中,与段氏的谈判并不艰难,难的在于该如何处理三十六部蛮与中原的利益矛盾与关系,这是需要耗费很大精力去做的。

不过赵鼎也不担心,朝廷从来不畏惧战争,乌撒部已经被汉军除名,三十六部蛮若不配合,那么他也不介意多灭几个蛮部。

播州杨氏是最开心的,作为黔中行省的土司官,杨氏的势力范围远没有后世明朝那么强大,比田氏大不如,也就差不多跟向氏差不多的地位。

这一次杨氏主动派出三千土司兵,虽然没有太多战功,但却走通了黔中北部到大理国东北部的道路,已经被除名的乌撒部,其妇孺多归杨氏,这让杨氏在黔中行省的影响力又扩大了一些。

赶到羊苴咩城的赵鼎第一时间与段正严展开谈判,于是洪武十五年六月下旬,段正严正式上表,请求大理国内附。

这个消息惊呆了大理国内的诸多势力,还被软禁在河阳城的高量成听闻消息后,也只能无奈一笑,你段正严若早有这般打算,早说与我知,我干嘛还要费尽心思抵抗王师呢?

但高量成也清楚,段正严是不会将这些心里话跟他沟通的,他曾祖父高升泰篡位称帝一件事,彻底让高氏丧失了被段氏的信任,接连三代大理国主都是高氏扶持起来的,换作他是段正严,他对高氏也不会再有任何信任。

其余赵、杨、郑等世家贵族以及大理国诸多小贵族之家都纷纷走动,大理国这个部落联盟、或者说土司联盟名义上的大头领都要内附了,他们这些部落头领、土司头目该何去何从?

三十六部蛮头领们也都大为震惊,若要说他们舍不得大理国这个名头,那实在太夸张了,大理国的贵族们视他们为蛮夷,各种压榨和剥削,他们早就各种不满了。

震惊的是,段国主既然选择内附,那他们该怎么办?朝廷会保证他们的土地、权力吗?他们还能继续生活在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上吗?

就在这种疑惑之中,逃到谋统府的高贞寿亮出旗号,以大理相国之名义,号召了四五个蛮部头领前来议事。

高贞寿觉得,既然你段正严不愿意做大理国主,那么就让给我,让“高国主”这个名号名正言顺!

然而赵鼎的动作更快,在结束了与段正严的谈判后,他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各地,以朝廷的名义召集三十六部蛮头领,于七月齐会洱海为盟誓。

山士奇则继续追击高贞寿而去,根本不给他停歇的机会。

山士奇已经做好了打算,绝对不会让高贞寿像完颜宗弼那样,躲藏在山林之间数年才被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