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河阳城破高氏降(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夺宋:水浒也称王》最新章节。
在消灭了金国之后,汉军的作战思路,从来都是以最小的伤亡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
前宋时期遗留、本朝整编改组的广西兵,有相当一部分是汉人宗族势力、地方土着部落势力组成的,土客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南迁汉人与本地土着的矛盾,不过是为了生存空间的争夺而已。
总体而言广西兵是忠君爱国的,越是边疆的汉人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越强,所以朝廷不会为了征服一个大理国,就将广西兵的性命当做儿戏。
若是能抽调朝鲜兵或者草原部落兵,卢俊义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发起蚁附登城,哪怕用人力去堆,也能将河阳城攻破。
但广西兵是什么?是南迁想要扎根的汉人、是已经汉化被官府认定为熟户的土着民,这是朝廷在广西维护统治的基础,让广西兵送命式地打破一座坚城,卢俊义若敢这么干,别说众将反对,只怕朝廷也会下罪,王伦也不会保他的。
所以卢俊义采取了一个相对有些笨拙的攻城办法,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伤亡情况。
以退伍老兵为主的消防兵表现得相当出色,他们顶着随时可能坍塌的木棚压力、灰头土脸汗流浃背地忙碌着,总算是在河阳城东门南侧的城墙上挖掘出了一个可以容纳数具火药棺材的大洞。
火药棺材迅速被抬进了木棚区,消防兵和辅兵们也开始有序地撤离,卢俊义注意到东门的吊桥放了下来,他抬起手来猛地一压,于是苍凉的河西牛角号,便在滇池东面的大地响起。
三千名步兵列着整齐的队形前压,一千五百名骑兵缓缓向侧翼运动,准备随时拦截出城的大理国军队。
金朝栋已经接到命令,带领本部的火炮前进并调转炮口,对准了东城门方向。
这是金朝栋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国战,他的表现还不错,毕竟南北衙十六卫禁军的火炮手们,每一个士兵至少都有超过两百次的射击实弹训练。
高量成此前要求以土囊堵塞城门,他刚刚命人清理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城外火炮的轰鸣声再次发作,又有一发幸运的铁丸直接命中城门,激荡起了巨大的烟尘。
不少被高量成重金赏赐鼓励起来、想要跟随迎战的高氏私兵们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这汉军的火炮威力也太大了吧!
一队士兵刚准备抬起门闩,包裹了铁皮的木城门又挨了一炮,震得士兵转身就逃,等到烟尘散去、咳嗽声渐停,高量成目瞪口呆地骑在马上,因为他看到城门居然被砸穿,有一枚铁丸炮弹就镶嵌在了门板上。
有人突然惨叫起来,原来是迸裂的碎木渣子扎得他满脸是血,仿佛是个麻子一般,满脸的鲜血裹着脸面上的灰尘,看上去很是恐怖。
并不是每一枚劈山炮发射的铁丸炮弹都能够这么顺利而且幸运地命中城门,多数炮弹都砸在了城墙上,震得城门楼灰尘噗噗落下,每一次城门外传来的砸击,都让高量成感觉心脏猛地跳动。
连续两枚铁丸命中城门,让刚刚被高量成鼓舞起来的士气迅速跌落,高氏私兵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火炮,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
高量成环视了一周,看到神色惶恐的手下,许多士兵的眼神躲闪,身体不住摇晃,似乎想要逃离这狭窄的城门洞,逃离被火炮砸烂的命运。
“相国!不好了,相国!”
留在城头的幕爽官员张般若师神色惊恐地奔了过来,不住大呼:“快撤回来,汉军已后撤了!”
大理国的官职制度,效仿的是唐朝,同时又继承了部分南诏国制度,南诏国的宰相为“布燮”,随后就变为一个虚职和荣誉称号,为“清平官”。
大理国则以“相国”为最高行政长官,原本在相国之下设六曹,大致对应中原的六部,但又调整、增设为九爽,其中幕爽掌军事,一直被高氏所操控。
大理国与西夏一样崇佛事,张般若师十年前曾经化名为商人,前往岭南一带游历,可以说是高量成信任的“知华派”代表。
高量成脸色大变,终究还是出击晚了一步,他连忙鞭打坐骑,向城内奔去,一边跑一边大呼:“快出城门,远远躲避!”
刚刚逃出不到百步,身后就传来巨响,高量成倒也机灵,顺势从马上跳了下来,那马儿受惊,嘶鸣着一路逃走了。
在高量成的周围,到处都是乱哄哄逃走的士兵,听到巨响,都忍不住回头看去。高量成摔伤了腿,刚被亲卫搀扶起来,便扭头看向东门方向。
四周响起了一片倒吸气的声音,高量成只看到有些凌乱的碎石、土块落了下来,东门南面出现了一块好大的缺口,估摸着有数丈宽。
“此岂人力可为乎?此非人力可为也!”
到了眼下这个时候,高量成反而冷静了下来,甚至有心情发出感叹。
城内的混乱他已经毫不在意了,高量成在一瞬间突然变得格外清明,他知道自己败了,高氏在大理国的地位再也保不住了。
当汉军攻入石城郡时,他就派亲信前往羊苴咩城,请求段正严以大理国主的身份行文国内,号召诸部蛮一同对抗中原大军。
然而到现在羊苴咩城都没有传来任何消息,除了姻亲赵氏之外,其余大理国的世家都没有任何反应,而且汉军一路推进,诸部蛮几乎都持观望态度。
此前他觉得那是因为高氏两次平定三十七部蛮的叛乱,诸部蛮必然不肯再向高氏屈服,但他现在想明白了。
汉军的进军路线几乎都要通过诸部蛮的势力范围,却几乎毫无阻碍,国都方向迟迟不见支援,搞得最后竟然是高氏孤军奋战。
这说明什么?
说明诸部蛮或许都被汉军收买并且谈好条件了,甚至远在羊苴咩城的段正严,都有可能已经投向了中原朝廷!
高量成已经不后悔自己为何要离开羊苴咩城、不将段正严控制在手中了,因为在汉军表现出的战斗力面前,那些毫无任何意义。
“快,派使者投降,打开城门,迎接王师!”
高量成迅速下了决断,既然三十七部蛮都能投降,他高氏也能投降,最坏的结果,至少也能保留高氏一点儿血脉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