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豁了口的碗(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后成了权臣掌中娇》最新章节。
大长老睡得早,起得也早,但通常他会去后山打一会儿坐,然后才会回院里洗漱用膳。
是以院中下人大多会到卯时正才起身。
只今日不同。
夜半起了风,随后闷雷一道一道地砸下来,下人们迷迷糊糊地醒来看了看,又一次迷迷糊糊地睡了,只后半夜却总睡不踏实,远远近近的呼啸声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哀嚎、呼啸,嘶声力竭……卯时未至,院中灯火通明,迷迷糊糊睡着的下人们很快被叫醒,不明所以地被带到了院子里,齐刷刷跪了一地。
老爷子背着手站在那里,沉着一张黑漆漆的脸一言不发地看着院中众人,身边一左一右站着俩女子,也是一脸的不苟言笑,就连平日里最是插科打诨嬉皮笑脸的南隐公子都安安静静站在那里,风雷如怒,而院中沉闷压抑地仿若落针可闻。
管事躬身伺候着,小心翼翼打量着一言不发站在廊下的四位,战战兢兢上前几步,轻唤,“大长老……”
“瘟疫”二字,不管在哪里都足以引起一场毫无悬念的轩然大波。
老爷子自己尚未来得及消化,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第一反应是让元戈赶紧离开,偏这丫头说什么都不走,打、打不得,骂、骂不动,死丫头偏还嬉皮笑脸地同他耍无赖,说什么一切都晚了,与其下山去祸害别人,倒不如就在这里同生共死好了……同生共死?!谁要她同生共死?!就算整个知玄山只有一个人可活,那也得是她元戈!
无数双眼睛偷偷瞄着,老爷子背着手咳了咳,才斟酌着说道,“咳,是这么回事,你们知道的,我这人平素不大管这院子里的事情,但这两日总觉得不得劲儿,像是身边什么东西被换过了……但老夫年纪大了,一时间想不起来,是以麻烦你们大家伙一起想想,最近有谁换了老夫屋子里的东西?”
就这?就因为这么点子小事,天不亮就将人全都叫来此处?众人面面相觑,心下都明白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面上应着好,心下却惴惴着不敢吱声。
元戈视线扫过地下,经过之前的精简,如今这院子里满打满算也只有跪在院子里的这七八个人,都是祖父身边的老人,除了管事,还有洒扫的小厮两人,护院两人,一个照顾起居的丫鬟,除此之外便只有一个年老的嬷嬷,嬷嬷伺候了大半辈子,临了也无处可去,便养在这院中,平日里也没什么事情,只修剪修剪花草,偶尔端个茶递个水,或者陪着说说话。
要说这里面真的有湛炎枫那边的细作……便是连元戈都不愿意相信。
管事于廊下又躬了躬身,才斟酌着说道,“大长老的饮食起居,平素老奴都有看顾着,要说最近换了什么器皿物件的话……似乎还真没有,您念旧,咱们这些个伺候着的,自然是不会轻易更换您的物件的。”
底下下人连连应声,“是啊是啊,便是之前觉得您的寝衣有些旧了,奴婢想着您说穿着舒服也还没换过呢……”
“您屋中物件摆放位置咱们轻易都不会动的。”
七嘴八舌里,自始至终看着下面沉默不言的鉴书倏地凝眉,开口说道,“不对。”
她越过大长老看向元戈,格外掷地有声地说道,“前两日午后,嬷嬷端来一碗银耳羹,大长老没有吃银耳羹的习惯,彼时属下还觉得奇怪,但嬷嬷解释说是大厨房那边做多了……那是个白瓷盅碗,有个不起眼的小口子,属下寻思着厨房里的下人如此粗心大意,送来大长老吃的竟然用个带豁口的碗……如今想来,若说异样,便只有那只碗了。”
声音不大,却也未曾刻意敛着,院中下人听了个明白,却又不是很明白:两日前大长老用了个带豁口的碗,于是两日后的夜半三更突然睡不着,卯时未至便如此兴师动众将他们拉到一起盘问一番?
管事也不明白什么意思,正欲试探询问,却见一旁宋少夫人已经上前一步,视线直直盯着年迈的嬷嬷,声音又冷又沉,问着,“嬷嬷……可有此事?”
平素里总笑呵呵弥勒佛一般的嬷嬷此刻竟然很明显地身子都在哆嗦,低着头跪着,磕磕绊绊地应着,“银、银耳羹是、是老奴端来的,确、确有此事,只、只是老奴年岁大了,眼神不好,这碗、碗上豁口没、没注意……是、是老奴的错,老奴该死!老奴该死!”
嬷嬷砰砰磕着头,一声声打着颤说着“该死”,遥远的闷雷声中显得单薄又可怜。
跪着的下人们心中多有微词,只是看到铁青着脸色的大长老,到底是没有开口求情。
元戈转首看向管事,吩咐着,“此刻大厨房那边应该已经在准备早膳了,麻烦您去求证一下是否确有此事。”
管事下意识看向大长老,就见对方背着手板着脸沉默着点了点头,腮帮子咬得紧紧的,一个字都不说。管事心下猛地一跳,虽然还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却也明白必然是大事,于是略行一礼就急匆匆地出去了。
回来地也很快,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管事就已经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边喘气一边禀报,“大长老,少夫人,厨房那边说这几日都未曾煮过银耳羹,而且他们那边的碗筷有专人负责检查,绝对找不到一个豁口……还说,给主子用带豁口的碗,会被重责,所以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元戈并不意外。
知玄山规矩并不森严,但下人办事大多可靠,这破了道口子的碗怎么可能会粗心大意地往主子面前送?何况,就算大厨房真的多做了银耳羹也不会送来这里,而是会送去女眷更多的马氏那边,这些漏洞百出的理由,也就是骗骗初来乍到的鉴书罢了……偏偏,对付事无巨细的鉴书,还真只需要用这样的几近拙劣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