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爱国主义(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海孤帆首部曲稚梦成真》最新章节。
母亲把所有的心力用在维持家计,因而放任我们生平第一次自行其是,发展出自己的「文化」,把不遵循常规当作独立思考,把跟葡萄牙男孩打架视为爱国行为;甚至训练被我们取名为寳贝的德国牧羊犬,在街上和葡萄牙人的狗打斗;把说脏话当作男子气概的表现。我们想出各自的叫骂方式来挑战彼此。当有人用脏话骂我妈时,我会用「胡说!你妈才臭,没人要她!」来回骂。
后来有人发现一位山东来的螳螂拳大师,我们都跑去向他致敬。
「这套拳法的创始者,是一位少林寺高僧。」大师告诉我们:「某一天,他看见螳螂打斗着了迷,便终其一生投入研究螳螂打斗,最后创出了这套拳法。」
我们问他:能不能跟他「学习」螳螂拳?
他教我们的第一件事:
「如果你是要用来打斗,那不行。拳法是一种艺术,」师傅说:「它是一种身心并用的运动,是用来防卫的。因为这会变成致命的武器,所以每一个学螳螂拳的人都必须先起誓:绝不用它去伤害别人。」
我们向师傅承诺绝不会用螳螂拳来打斗。但,什么是正当防卫?接着,我们通过一项冗长的起誓仪式,焚香向螳螂拳祖师爷像磕头。此后,我们每天花上几小时忍受肢体的扭曲,这样持续了一整年。这段时间,我没有跟任何人、甚至没跟我哥打架,也我没有爆粗口、说脏话。
又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时发现我小弟三儿和杰哈德、茅丝躲在屋后一个肮脏的土堆后面。
「你们这几个家伙躲在这里干什么?」我问。
「那个爬到屋顶上的葡萄牙男孩正要射击我们。」
杰哈德和茅丝兄妹是德国人,是我家右边的邻居,那个葡萄牙男孩住在左邻。我看了一眼三儿,他脸颊上有一道伤口,离眼睛还不到一吋。
一气之下,我冲到那个男孩家门前去向他挑战,要他下来。他拒绝了,还用葡萄牙语对我叫嚣,我也用我认为的葡式粗话骂回去。
“Sabadu!”
二楼所有窗户都被猛力推开了,里面随即爆出忿怒的葡萄牙口音。看到我的葡式粗话见效了,便持续重复喊着。突然我听到身后传来愤怒的声音,转过身,刚好看见一只大手向我伸过来。我用学到的螳螂拳,举起手去阻挡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但这只晃动的手太强壮有力,直接一下就把我撂到在地。我起身猛击这人的肚子,又踢他的腿,他却像个巨人那样站着直盯着我看,然后又举起手来。我只知道接下来我被他甩到离他五呎外的地上,脸颊发烫,两耳嗡嗡作响。
这时,妈和杰哈德的爸爸一起出现在街上。两个大男人正在用一些粗话交锋时,警察适时出现,拉开这个男人和他儿子。杰哈德的爸爸要我们这几个小孩挤进他那辆澳门少有的汽车,比警员和葡萄牙人早一步到了警察局。就在他们到的时候,杰哈德的爸爸已经向警察局长报告了事情的经过。没多说什么,警察局长就没收了那男孩的BB枪。
即使是付出脸上挨一巴掌的代价,我仍为自己挺身而出,直接面对一个殖民者,还赏了他几拳而感到骄傲。
「为什么葡萄牙警察不和葡萄牙人站在同一边?」我问妈妈。
「我想是因为杰哈德的爸爸属于纳粹党。」
「什么是纳粹?」
「我不知道。那是德国的。」
「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你没看见他车子前面那个跟佛教符号相反方向的徽章?」
「就是那个看起来像旋转鞭炮的?」
「那就是纳粹的徽章。」
「今天晚上你会来我家吗?」有一天,肥杰问我。
「怎么啦?」
「等你到了,我再告诉你。」
「还有谁会来?」
「老吴和鬼才。记得把你的弹弓带来。」
我们一到齐,就以反抗殖民者的名义去射击街灯。我自以为:这么做,已经报复了那个揍我的葡萄牙人。
妈一直被生活的困窘折磨着。她是在上海的英、法租界长大的,透过外祖父叙述的故事、三叔公创作的歌曲,以及学校教的历史,她了解并痛恨殖民者瓜分自己的国家。然而,历经土匪的袭击、爱国主义抬头、国民革命及日本侵华,这一个接一个动乱,使她的家庭一直把租界当成避难所。其实,她的身体从未受到殖民者的伤害,但总感受到英国绅士的傲慢和优越感、殖民地教士的自大、法国修女的施舍和锡克警察的欺凌。
妈妈的学生学习英文,是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在做一件很有教养的事,而且认为英文是比中文高级的语文,甚至取代了法文在外交界及科学论文中的地位。他们之中有些人甚至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认为中国人粗鲁、没有教养;而非字母拼音的中国语文拙劣而落后,并用五四运动来支持这样的理论。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在半夜溜出去射街灯,妈不赞成把这样的破坏当成爱国行为?当儿子们必须摸黑回家,却说这是牺牲;练了一点拳脚功夫,就跑到街上去向葡萄牙男孩挑战、打架,却说是在反抗殖民主义。大约五十年前,义和团不是已经试过用拳术和刀剑反抗洋枪洋炮了吗?难道他们没读过这段历史吗?
「到目前为止,我的孩子们所了解的中国,是外国殖民者占领下的土地。」妈自问:「什么是他们的未来?是甘心作个对殖民者心悦诚服的臣民?还是反抗殖民者的义和团?我不能让我的孩子长大了,却不了解自己的国家。这倒要『感谢』入侵的日本人,让中国人终于团结起来。不管我们会赢得或输掉这场战争,他们都必须是其中的一分子。」
她下定决心:必须把家迁回中国内地。这样,她的孩子们才能参与针对入侵者的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