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下海(上)(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海孤帆首部曲稚梦成真》最新章节。

我走向码头。它的长度像一条桥,寛度像一条街。我环顾四周,确定没有像有些外国租界里的公园贴的告示:「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我可不愿被那些包着头巾的锡克佣兵撵出去。

战争爆发以来,我对食物的渴望已到达痴迷的地步。起初,这种渴望只存在于肠胃。随着战事的拖延,这种渴望逐渐蔓延到头脑。我不记得有任何一分钟没想着食物。我最接近食物的时刻是在梦中,却总是在伸手触及任何食物的当下醒来。

我并不是个案,整个世代都被饥饿折磨着,上海的大学生甚至发起了一个「反饥饿」抗议游行,我也参加了。这让我们有机会向坐在苦力拉的黄包车里的高贵女士和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呼喊:「我们肚子饿!给我们一点东西吃!」

有人递给我一张纸。「你注意抗议活动的领队,」他对我说:「当他喊出一个数字,你就查看这张表,喊出那个号码下面的句子。」

我看了这张纸一眼,上面写着一些我看不懂的口号,像民主、自由、腐败、解放…其中没有一个跟饥饿有关的。民主与自由跟我们的胃有什么关系?

不像天灾过后哭号乞讨的农民,我只是跟着群众走。这群人吵吵嚷嚷、情绪激动,有如在庆祝春节,脸上看不到一丝饥饿的神色。我忽然想起爱国作家鲁迅谈到民主:「摇旗吶喊,高呼口号」,还有就是跟随群众。

我悄悄脱离游行队伍,为了自己被玩弄而感到羞愧。我发誓再也不会追随任何群众,或附和任何规范、潮流;再也不让任何人操弄我的心智。

此刻在码头上闻到的食物气味是那么真实。码头上有穿着像农民的中国人,也有像从电影里跳出来的外国人,他们并肩坐在一起默默地修补渔网。

我转身走回挂着救济总署招牌的建筑物,看看是否能找到跟这些船艇有关的信息。

「对不起,」我问一个从建筑物里面走出来的人:「请问外面那些是什么船?」

「渔船。」

「怎么都没有帆?」

「他们是靠机器在跑的。」

「它们都打那儿来?」

「美国啊。」

「是靠它们自己的动力吗?」

「应该是吧。」

「您知道他们要雇用人吗?」

「你去问问那位女士。」这人指着敞开的大门里的一个看不出是中国人或洋人的女子。她身穿西式上衣和裙子,蹬着高跟鞋,脸上擦了粉和口红,梳了个时麾的圆髻,是黑人和白人的混合发型。她正在用流利的英语和几个洋人交谈,并且像洋人那样发出爽朗的笑声;接着,她看到了我。原来,她有一张中国脸。

「你找谁?」她用我妈妈说的上海土话问我。

「那些船要雇用人吗?」

「你会讲英语吗?」

「会一点儿。」

「嗯,你来的正是时候。」

综观历史,虽然中国农、渔民喂养了全民,他们的角色和水牛一样重要,却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农民在土地上耕作,艰困的生活有目共睹;他们悲惨的生活境遇可以从小说中读到,也可以在诗歌和民谣里听到对他们的同情。但渔民在海上作业的情形,陆地上的人却看不到。虽然在沙滩上可以听见海鸥的叫声,但渔民辛苦劳动的吟唱,只有在海上才听得到。没有人看见他们的工作,没人描述过他们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艰辛,更从来没人体会到他们的悲苦。

一场旱涝过后,会出现哭号的农民沿街乞讨;海上没有干旱或洪水,有的却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当一艘捕鱼帆船没有回港,除了寡妇、孤儿和税吏,没人会关注到它。而那些幸存的生还者,只能躲起来舔自己的伤口。他们会修补渔网破帆、堵塞船身漏洞后,再度回到海上继续拼搏。

八年对日抗战,更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