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精兵(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最新章节。
夏口,江夏郡的治所。
旬月前,刘备自汉津口登船,顺水而下,令百姓沿夏水江岸而行,刘备自引文武兵卒至夏口寄居,一边安置百姓,一边招兵买马,整兵备战。
赵云得令,率骑兵于江岸游曳,威慑贼寇,护卫百姓赶路,赵林伤势已愈,身为赵云副将,自是不能闲着。
在将邓范母子二人安置在赵云府邸之后,便喜滋滋的提着长槊,腰胯宝剑随云叔纵马,往来江岸护佑百姓。
长槊无名,赵林自取,曰:“破军”。
宝剑原有名,乃刘备起兵之时以陨铁打造,双股剑之鸯,如今赐予赵林,起名曰:“虎爪”。
虎爪刃长三尺四寸,比一般环首刀或汉剑略长,乃是双手剑。
昔日刘备起兵之时,也是一员骁勇战将,曾手持双股剑纵横沙场,所向披靡,便是人中吕布,也曾斗过几个回合。
如今刘备麾下坐拥关张并二赵,自是不用再亲身赴险,感念赵林拼死救回妻女,又架不住糜夫人枕边风吹的呜呜作响,便将双股剑拆分,赐予赵林一柄,既是信赖凭证,地位象征,亦作防身之用。
可以说,赵林有了刘备亲赐佩剑,只要不是造反谋逆,基本等于免死金牌。
破军长槊挂在得胜钩上,左手牵引缰绳,右手搭在虎爪剑柄末端,一身九成新的札甲,肩上披挂将袍披风,随战马奔驰,迎风飘扬,英武不凡。
要问怎滴没有头盔?
答曰:“烈日炎炎,又非战时,何苦顶盔掼甲,全副武装?”
话虽如此,赵林还是将兜鍪系在脖颈,垂在后背,以备不时之需。
催马缓行,清风自江面拂过,带着丝丝湿润,颇为凉爽。
此时正值深秋,日虽烈,气却爽,夏江水族充沛,百姓沿江岸而行,倒也不缺吃用。
何况赵林还向刘备要了千余民夫,沿江伐木筑营,以为百姓休憩之所。
“报!赵将军!主公有令。”
忽有一骑疾至,与马上拱手禀报。
赵林收敛悠闲之色,沉声道:
“报来!”
斥候道:“主公有令:命赵小将军速回夏口。”
赵林得令,遣亲卫传讯于赵云,自领十余骑往夏口而去。
赵林的亲卫皆是从叔父赵云处调拨而来,赵雷亦在其中。
“柏轩,刘皇叔召你回夏口,所为何事?”
赵林摇了摇头,答道:“我亦不知。”
心中却暗道:“难不成是鲁肃来了?那为何不召云叔回返,单单叫我回去?”
带着疑惑,快马加鞭,也无闲暇应付沿途百姓行礼,径直率亲卫入了夏口城门,打马来到太守府。
自有侍卫引赵林去了府衙,面见刘备。
人尚未至,便听到府衙之中议论。
“......百姓畏惧曹军,背井离乡者,不计其数,其中多为青壮,稍加训练,便能成军。”
“不可。彼为逃难而来,携妻带女者繁多,若召青壮为卒,余下老弱,如何能养?”
“曹孟德命文聘驻扎石阳、安陆,距此只有百余里,若不扩军,彼若杀来,拿你来挡?”
“若是招纳青壮,只余老弱,待新野之民至此,我等如何安置?便有田亩,只老弱能自养耶?”
赵林缓步,听了一阵,见堂内争论不休,不禁皱眉,按剑而入,目视刘备,称:
“林,拜见主公。不知主公召林速归,所为何事?”
少年入堂,议论声止,刘备扯了扯僵硬的嘴角,温言道:
“柏轩护持百姓辛苦,且先入座。”
随即,目视诸葛亮,言道:
“军师,柏轩已至,军师妙计可能言否?”
赵林刚要去右侧坐下,诸葛亮却招手让他到身边共坐一席。
赵林早已融合原身记忆,到江夏这几日来,也曾与诸葛亮煮酒闲谈,对诸葛亮甚为熟悉,也不多言,走到诸葛亮身边拱了拱手,便跪坐在孔明侧后,静待命令。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朗声道:
“公佑先生与宪和先生之所忧,亮已知晓,主公所虑者,乃是内忧外患。
内忧者,择青壮成军,则百姓老弱不堪自养;
外患者,若不招兵买马,又恐文聘来攻,无兵可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