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影响扩大,被《人民日报》转载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大早。

《吉省日报》新鲜出炉。

随着邮递员投递到各个单位和个人的家中,头版头条的《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立马就第一时间吸引了所有看报者的目光。

吉省省政府办公楼里,许多干部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浓茶,然后拿着今天的《吉省日报》先看看。

“咦?老周!你看今天的省报,怎么还有错别字呀?一尸两命,写成了一诗两命,这新来的编辑还是记者,怕是文化程度不高啊!”

“哈哈!还真是呢!不过有点奇怪啊!如果是错别字的话,这么明显,在主编那就过不去,更不用说后面还有校对和审核呢!”

“也是!我再往后看看,还真不是错别字,是真因为一首诗而导致两条人命没了……”

“一首诗要了两条人命?这什么诗呀?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这几时我家闺女天天都在家声情并茂的朗诵的就是它。”

“这也太可怕了吧!这个叫钟跃进的知青,为了抢一首诗的署名权,最后居然害死了两个人。”

“那个赵欢也是活该,心思如此歹毒,被钟跃进一个挑唆,就杀了田进步……”

……

一时之间,整个办公室里都热闹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人们,娱乐节目本来就少,身边的八卦也不多,好不容易从报纸上看到这么一桩离奇的案子,自然都兴奋地讨论起来,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在《诗刊》发表出来之后,热度就一直在全国各地发酵了起来。

只要是个文艺青年,几乎就没有不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

同样的,《诗刊》上标明的作者钟跃进,也成为了他们追逐和崇拜的偶像。

甚至不少人,都把对钟跃进的这种崇拜和敬仰之情,写成了信寄到了《诗刊》杂志社编辑部,要求他们转呈给诗人钟跃进呢!

结果……

现在却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报道,一个个都被惊得目瞪口呆起来。

“不会吧?钟跃进是抄袭的?那真正的作者是谁呀?一个东北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怎么报道里,也没提他的具体信息呀!”

“很难想象,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诗句来。真想见见他,这样的农民诗人,才更加可敬。”

“钟跃进真是欺世盗名之辈,搞得我都恶心我自己了,居然崇拜了他两个月的时间。”

“还好一切都真相大白了,省报的记者也真是厉害呀!居然能调查得如此深入,将案件的细节全都还原了。”

“你们好好看看标题,这个冒名顶替的事件,其实是在给我们敲警钟呢!

如今特殊时期结束,国家百废待兴,许多档案和文件都有缺失。

一些不法分子,就非常容易通过伪造文件和信息,假冒他人的身份,或者捏造一些高干子弟的身份来行骗。我们这些政府的政务机关,一定要好好把关……”

“对!局长说得对,这起一诗两命的案件,不仅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案件,更应该引发我们相关部门的启发,严查一些冒名顶替的情况。

同时,要避免今后在一些重大事务上,因为疏忽检查,而让不法分子钻空子的风险。”

……

才一个早上,今天省报的这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文章,算是彻底火了。

报社的周社长,一脸喜色地跑到编辑部来找记者钱淑珍,告诉她道:“小钱呀!恭喜你呀!刚刚我接到省宣传部那边的电话,说你的这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文章,写得非常好。

将现实案件与警示意义相结合,充分揭示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假冒身份问题。

省宣传部那边,已经选中这篇文章,投稿到中央的内参刊物上了。

那边说了,有极大的可能被内参选中。啧啧!这可是了不得啊!

那是内参呀!中央的领导不一定每天都看《人民日报》,但是内参却都是必看的呢!

小钱啊!你这一下是真的要出名了,还有你准备的另一篇关于林火旺的个人先进事迹的文章,也写得很好,打算什么时候发呢?”

一连串的夸奖,让本就业绩优秀经常被夸的钱淑珍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而且,连她也想不到,这篇文章真的能被内参所收录,这对于一名记者来说,可以说得上是最高光的时刻了。

连国家领导人都能看到你的报道,并且引发重视。

甚至因此还能促进一些国家的法案或法律落地,简直就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呀!

“周社长,其实我也是运气好,到林家沟生产大队去采访的时候,碰巧遇到这件事罢了。

而且,将这次的案件,作为一个警示案例的想法还是林火旺同志教我的呢!

在我看来,林火旺同志拥有非常敏锐的新闻触觉,思想层次也很有高度,如果能让他到我们省报来当编辑或记者的话,就好了。”

说出这话以后,钱淑珍自己都有些没底气。

周社长也是笑着说道:“我倒是也想呀!像林火旺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谁不想要呢?

可你不是也说过么?林火旺拒绝了京城《诗刊》的编辑岗位邀请,还会看得上咱们省报?

不过我有预感,这个年轻人以后的成就绝对不低,自然身上的新闻就不会少。

你可以和他长期保持联系,说不定每年都能给你出几篇像这么有影响力的文章呢?”

周社长也不是吃干饭的,在革命时期,就在延安负责过我们党的一些宣传口工作,自然对于新闻和媒体的敏锐性很足。

“好的!周社长,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关于林火旺的采访文章,如果主编审过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明天发呗!

正好等明天的报纸出来以后,我一起寄给林火旺。

他在林家沟生产大队,真想看报纸,都得到公社里才有。”

钱淑珍笑着点点头道,脑海当中也不知不觉浮现出了林火旺的身影来,回响着他那天在招待所房间里念出来的那一句《一代人》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她再一次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这个林火旺究竟肚子里是有多少的才华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