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英才文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手握三国志,刘辩乱汉登帝位》最新章节。
送走四大世家后,刘辩挥退了身边的宦官和宫女,大殿内仅剩下他与荀彧、荀攸二人。
刘辩特意吩咐将大殿的门关上。阳光透过窗户洒落进来,昏暗地照在荀彧和荀攸的脸上。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楠木香气。荀彧站在一旁,暗暗地吞了口口水。
按照往常,刘辩今日将二人提拔为内官司,荀彧并没有感到意外。
只是升官之后,又加侍中衔,这意味着他从少府下掌管笔墨的一个小官,一跃成为了天子近臣,可以随意出入宫闱。
此刻,静悄悄的大殿上只有皇帝与他们叔侄二人,连宦官都被屏退了出去。
很明显,天子有密事要托付给他们!
会是什么事呢?荀彧暗暗思忖。
如今十常侍已灭,所谓余党,基本都是酒囊饭袋之辈,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大将军何进,身为外戚,生前在朝中有势力,但身死道消,朝会之中没人进言加爵加谥,可见他手下的人也都离心离德,不足为惧。
难道是黄巾军、白波军?
但这是战事,自己一介文臣而已,朝中怎么排也排不到自己啊。
莫非真要监察宦官?荀彧相信,敢在大乱之后,群臣之前,训斥董卓的刘辩,绝对没有这么傻。
对!董卓!
荀彧一瞬之间,便已猜到了刘辩的心事。
随即,刘辩为何下求贤令,设内官司等事,荀彧也都明悟了过来。
刘辩见荀彧二人没说话,自己也坐在大殿中央,一言未发。
他非常欣赏荀彧叔侄二人,尤其是从某些典籍中看到的二人的表现,堪称兴邦定国的良臣。
然而,正因为两人胸藏锦绣,此时的刘辩也更为担心。
毕竟,此时的两人还没经历过那典籍中所写的董卓之乱,现在的两人,并非是后来谋定天下的大臣,只是初入朝堂的世家子弟。
汉末战乱,朝廷凋敝,袁绍所领的世家已成败局,二人才辅佐曹操。
如今大乱未起,朝廷未衰,二人出身世家,这条心到底是在自己这边还是在荀家那边,刘辩的心里忐忑不安。
如果二人与自己同心,自不必说。如果与世家荀家同心呢?
到时恐怕整个内官司,又变成了郎官一般,全由世家掌控。
良久,刘辩语气轻和地道:“文若,公达,此间屋中只有我等三人,卿不必拘束,如坐自便即可。”
刘辩虽然语调温柔,但二人尚不敢忘君臣之礼,跪地叩谢后,方才入座。
刘辩心中暗暗叹气,看来两人对自己还有戒心,要打消二人的顾虑,乃是长久之计。
“文若,公达,今设内官司,特设二人为司正、司丞,二人可知所为何事?”
荀彧面带恭敬道:“保家国社稷,纳天下志士。”
“呵呵,详细些。”
刘辩故意这么问荀彧,原因很简单,如果荀彧说的是什么公忠体国的套话,那就是与世家同心;
如果荀彧说的有关董卓,那便是与自己同心。
当然,如果荀彧猜不到自己问的是董卓的事,那就证明那些典籍不过是夸大其词,找个理由,继续打发他回去当守宫令就是了。
刘辩笑眯眯地看向荀彧,荀彧仔细地观察着刘辩的表情。良久,咬了咬牙,沉声道:“定西凉无虞!”
果然是聪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