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小惠小利(六千字大章,求追读求票子)(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最新章节。
抄袭,是一件很没品的事情,可如果在生存压力的前提下,道德问题确实得往后排一排。
上官婉儿知道武安才到长安不久,身边认识的人物无非是黑齿常之那种粗鄙武夫,根本不可能忽然写出来一首诗,所以她停笔的时候问道:“你读过书?”
“以前小时候,家里人还在的时候,爷娘花了不少束脩,请人给我启蒙。”
武安故意露出一种感慨的神情,淡淡道: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人家都这么说了,上官婉儿自然不好意思再去细问,只是提醒道:“若是娘娘知道你读书识字,她肯定会很高兴的。”
武安微微摇头。
“娘娘最喜欢提点我的一句话便是让我多读书,但如果她知道我早就读书识字,她只会觉得被愚弄了,等我把这半句诗送出去的时候,娘娘一旦知道,还请姊姊说,是我想讨好裴大娘子,所以央求你帮我写的。”
他把几袋零嘴推到上官婉儿面前,笑道:“至于我读书识字的事情,请姊姊替我保密吧。”
“替你......”
上官婉儿目光忽然一凝,气结道:“就靠这几袋吃的,你想骗我替你做多少事?”
字也写了,还得替他保密,消息被他套的半点不剩,最可恨的是,刚才连自己的手都被他摸了!
上官婉儿抓起那几袋零嘴,瞪了他一眼,愤愤离去。
看样子,她还是挺喜欢这些吃的......
武安摩挲着手指,低头看了看那副字,不得不承认,虽然上官婉儿的实际年龄比自己还要小几岁,但人家的书法的确过硬。
只可惜,自己的人设就是鲁莽且心狠手辣的武夫,不到关键时候,这“人设”是不能轻易变动的。
他起身看向窗外,眼里倒映出一片星河皎皎。
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翌日。
府内的两名侍妾早就在外面等着服侍了,武安昨日穿了一日的黑色锦衣在她们手里又变得整洁干净,武安便将昨日买的几盒胭脂水粉送给了她们,引得她们一阵欢喜道谢。
马车已经备好,一如既往地载着武安入宫。
沿途出示百骑司的符信,最终在宫门外等候,那名老宦官匆匆赶来,领着武安入宫。
“每次都是您带我入宫,辛苦了。”
武安不着痕迹地往他手里塞了一只玉扳指,老宦官没拒绝,手一缩,玉扳指便消失不见,他随即笑的更热情了些。
“武都尉这几日小心些吧。”
“怎么?”
“这几日事多,陛下头风又发作了,天后娘娘昨夜在他身边服侍了一夜未睡,现在还倦着呢。”
说着,老宦官竖起一根指头:
“今夜早时,宫里拖出去了一个道士的尸首,说是针灸无用,天后下令用了三百廷杖,所以这人没熬得过去。”
这句话里面信息量较大,武安默默思索片刻,问道:
“头风,是因为这几日的事情?”
要是皇帝太过于反感,那武安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策略,免得弄巧成拙。
这话问的其实相当大胆,等于是在刺探宫中消息,但老宦官只是轻轻摇头,道:“河西快马传报,说......李敬玄贸然麾军出击,中途粮道遇袭,折损过千,前军二万人粮草悉数焚灭。”
战报上,应该有更多的内容,但老宦官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武安低头沉吟不语,思索着这点消息。
当下与唐军对垒的吐蕃军队主帅名叫噶尔·钦陵,也就是俗称的论钦陵,统兵能力极强。
在武安离开河西前夕,黑齿常之和其余少数唐军将领率军冒死夜袭,击溃了吐蕃军队的包围圈,唐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而且因为唐人本身军队兵力依旧充足,丧失了大片土地控制权的唐军反而有机会更全面的重新组织兵力,每一座城池和烽堡里面都屯驻有大量的战卒和辅兵,导致吐蕃人一时间再难以前进半步。
现在李敬玄八成是想用一场胜利为自己洗白,但坐在他对面的吐蕃人毕竟是论钦陵,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战机。
对于武安来说,唐人所爱戴信仰的,他未必能会报之同情,但唐人所切齿痛恨的,武安反倒是很容易感同身受。
自己毕竟也在河西厮杀过。
如果黑齿常之在自己身边,应该能分析出更多东西,武安只能尽力思考自己能借助这事拿到什么好处。
李敬玄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自己能不能借这机会,把他永远踹下去?
“武都尉?”
老宦官轻轻唤了一声,他指了指殿门:“奴,就先进去通报了。”
武安点头道谢,没过片刻,老宦官便重新出来,唤他入内说话。
天后背靠着一道屏风,果然正面露疲倦之色,打着哈欠。
抬头看见他来了,示意身边的人都出去,不过等武安跪坐在她面前后,她语气倒是轻快了起来。
“你从河西回来,那边战况究竟如何?”
“臣在河西不过是一介武夫,只知道阵中血战,不解敌我两军兵情。”
天后轻哼一声,随手扔过来一卷文书,不紧不慢道:“不管对不对,本宫都要听听你的看法。”
文书上,写的是战报。
武安低下头,默默看了片刻,装作文化有限的样子,看的很局促,但最终还是放下文书,缓缓道:“娘娘想听什么方面的话?”
“随你说。”
你的朋友李敬玄在河西战败了,现在需要你来安慰他,接下来请不限题材,写出一篇约八百字的小作文。
“臣这几日听娘娘的话,读了一些书,也向狄公以及黑齿常之等人请教过类似的话。”
武安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
“自从先前吐蕃吞并吐谷浑等族,势力越发膨胀到青海一带,边关烽火四起,才有当今天子下猛士诏,不拘出身,征募天下十万余健儿奔赴河西,其中便包括臣。
臣与李敬玄虽有私怨,但他毕竟是天子亲授帅印任命之人,先前也并非全然败绩,亦有少数胜仗......只是如今可见其冒昧。
但是臣想说的,并非是李敬玄一个人,而是河西的问题。”
武安深吸一口气,他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一个粗鄙武夫的“见识”,既要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又要让对方有挑刺的地方,这口活儿着实有些难度。
“河西并非全然是荒芜不毛之地,草土丰沃,往西可以蓄养海量牲畜,出产战马;往北连通安西,往南则是作为大唐南方的屏障,隔绝吐蕃和南蛮的联系。
吐蕃本是从微末中崛起,靠着松赞干布一人统一,其后继者又有禄东赞等大臣,现如今更是有论钦陵,靠着苦寒之地一路挣扎过来,必然心性凶狠贪婪。
黑齿常之也对臣说过,论钦陵此人知兵之甚,不亚于我大唐贞观年间的诸多将领。”
只是大将。
要是再夸张一点的描述,应该是凌烟阁里的将帅,只不过武安摸不清天后这时候的心思,不敢试探。
“所以......”
武安在天后冰冷的注视下,居然开口道:
“李敬玄在朝中素有人望,政事得体,本就常年熟悉文事,不通武功,骤然来到河西统军,对手又是常年熟悉河西等多处地形且善战的论钦陵......他兵败,其实情有可原。”
天后盯着他看了片刻,嘴角微微勾了勾,发出一声嗤笑。
“油滑。”
武安垂下头,安静的听着。
“啪!”
另一卷战报落到他面前,天后收回手,有些讥讽地笑了笑。
“连你都知道,李敬玄兵败其实在情理之中,但偏偏......他三日前战败之后,吐蕃人居然也反过来中了他的圈套,河西军一战阵斩三千余吐蕃战卒,现如今这胜报和败报几乎是一前一后同时送到,就连陛下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李敬玄还能打赢?
傻“哔——”克高手?
战报上的内容不多,但该有的消息都有,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武安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但又觉得荒谬。
首先,我们都知道李敬玄在带兵方面就是猪。
游戏里可以通过开挂和氪金变强,
但猪,是永远不可能在挨打中进化成人的。
况且论钦陵作为善战的主帅,更不可能轻易“丢子”,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就是他在主动“弃子”。
弃子,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比如说,让李敬玄这头猪有机会继续坐在河西军的主帅之位上,吐蕃接下来能从这里面攫取到的利益,简直不要太多。
“您的意思是......”
武安语气一顿,沉声道:“臣的意思是,这朝中是否有人私下替吐蕃人传递消息?”
吐蕃方面能做出这个决策,也就意味着论钦陵对李敬玄和大唐内部的情况较为熟悉,所以细作几乎是必然存在的要素。
难道接下来要让自己查案?
“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朝中的郝薛谋反案尚未查清,闹得太大,总得让他们彻底消停下来。”
如果想让一堆火熄灭,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旁边再生一堆火。
氧气烧完了,火也就灭了。
还是要搞党争那一套吗......武安沉吟片刻,立刻道:
“臣这几日已经在竭心尽力的查办各处,搜寻消息,但是......常常苦于人手不足,百骑司的人力实在是太少,放到整个长安城里溅不起一滴水花。”
天后正要说话,武安却不等她回答,继续道:“臣斗胆,请天后娘娘酌情增补百骑人手,就算是暂时增加,也能让事情更快的出结果。”
“本宫,要考虑考虑。”
“侄儿真的已经尽全力去做事了,乞姑母恩准。”
“若是从其他地方调动人手,自是简单,但你偏要扩充百骑,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百余人难道还不够你使唤?”
“回姑母的话,百骑司校尉张武,先前擅自引兵入薛震府中,自行劫掠财物,残害犯官家眷,所作所为已经超过唐律限制,连带着他身边一干兵卒都要定重罪,有司必定会上奏严惩,以儆效尤。
所以侄儿粗粗一算,百余人现在竟然只有半数人无罪,到时候便只有五十多手下,恐怕事情太过难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