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捞偏门,实业为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84黄金大时代》最新章节。
而林正峰之所以选择以服装作为突破口,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民营经济才刚刚冒头,各种国营企业依旧还是商品的主要产地,这些商品主要的流向也依旧是各级别的供销社,个体小商户很难大批量的拿到货。
服装与其他商品又有点不太一样,
因为早些年的某些原因,使得几乎每个县都存在一间国营纺织厂,但这些纺织厂产出的布匹又大量的用于出口换汇,反倒是国人自己不太够用,布票也是应运而生。
但是自两年前,也就是1983年,国内布匹产量逐渐充足,布票也是最早取消的票据之一,
别看国人依旧保持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惯,其实这时候国内已经不缺布了,只是苦惯了、节省惯了,一时之间还没有改过来。
就好像用于做衣服的缝纫机,在六七十年代是结婚三大件之一,
但是进入八十年代,或许农村还比较重视这个,但在县一级往上的城市里,早就是可有可无的,人们也逐步的倾向于购买成衣,而不是自己买布自己做。
向阳县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小县,但背靠着江省的省会南市,勉强也算是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这个只看旱冰场那火爆的生意便可见一斑了,
服装方面也是如此,
县城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早就对那些老式古板的衣服造型不感冒了,就连早些年流行的海魂衫、的确良等等他们都嗤之以鼻,取而代之的是西装西裤、白衬衫、喇叭裤、健美裤等等,基本都是受到港台流行风的影响。
当然,林正峰想要做好这一门生意,也少不了涉及到这方面的流行款式,但也不会忽略更多数的普通人的穿着需求。
供销社里售卖的成衣,林正峰也去看过,
不能说土、丑,但几十年没什么大变动倒是真的。
而林正峰则不一样,
这几天他除了在清理那几个门面和厂房之外,还特意让自己的三姐和四姐专程跑了一趟南市,去那里调查并购买销量最好的一些衣服款式,
现在刚开始,林正峰还是打算从南市批发一部分成衣过来销售,
同时他也在组织人手、购买缝纫机,准备对这些衣服进行仿制以及大批量生产,一部分留在向阳县销售,一部分则是反过来往南市倾销。
有刘玉田的关系在,林正峰已经打通了县城纺织厂的关系,可以以正常的价格从纺织厂拿到各种布匹,
至于做衣服的缝纫工,其实也一点都不缺,
农村但凡家里有缝纫机的妇女,基本都可以算是熟手,给她们提供画好样并裁剪好的布料,她们都可以轻松上手。
与那些早就冗员严重的国营成衣厂相比,林正峰这里的布料价格没有优势,但是人工优势巨大,同时还会根据流行趋势,及时的调整各种成衣的款式,做到什么衣服流行做什么、什么衣服热销做什么……
不指望干倒闭那些模式成就的国营厂,但至少能让林正峰可以轻松的正向盈利,
甚至以后若是能搞到外贸外销的机会,还能赚一赚外汇呢。
“你这个模式倒是挺好的,听起来就有赚头,就是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成本都很大……”
自从开始搞旱冰场,刘玉田的心思也从上班转到下海创业上来了,现在更是学会了分析各种商业模式的好坏优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