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周宫到底想干什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红楼假子,太想拯救妹妹了》最新章节。
大明宫巍峨峻丽,在天光下闪耀着金芒。
建宁帝坐在龙榻上,面前的御案堆满了奏书。
手中的朱笔不停地勾勾画画,处理着繁杂的国政。
自上位以来,建宁帝务为宽大,起用清廉持重的官员,广开言路。
他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和抱负,渴望带领大周帝国走向繁荣昌盛。
然而现实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一次次刺痛他的心。
北方的胡虏日益强大,他们如狼群般频繁寇掠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为了抵御胡虏的入侵,朝廷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军费开支,使得本就紧张的国库更加捉襟见肘。
边境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断有难民涌入内地,给官府的安置和救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海疆之上,倭寇肆虐横行,他们驾驶着快船,手持利刃,袭击过往的商船,断绝了港口的航道。
大周闻名遐迩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原本是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如今根本贩卖不出去。
沿海的渔民和商人纷纷破产,无数家庭陷入困境,大周商贸一片萧条。
各地天灾不断,仿佛是上天对大周的惩罚。
先是西州的旱灾,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
接着是北方的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所过之处,庄稼尽毁。
如今,浙境一场滔天的洪水,更是让万亩良田瞬间变成汪洋大海。
无数的百姓在洪水中挣扎,他们的家园被摧毁,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淹没,数万民众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朝廷的赋税重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税收锐减,明年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
建宁帝每批阅一封奏书,心中的愁思就会越发深重。
若想挽救大周帝国于水火之中,必须要有一番作为。
可现实的困境、神京内部的掣肘,让他感到无比的艰难和无力。
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倾轧,钩心斗角。
一些宦官和宫女仗着太上皇的宠幸,在宫中为所欲为,贪污腐败。
甚至与宫外的勋贵勾结,泄露朝廷机密,扰乱朝纲。
以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们,更是成为了建宁帝心头的一大难题。
他们大多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世袭爵位,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不思进取,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
更有甚者在朝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每当建宁帝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或新政时,勋贵们总是以各种理由加以阻挠。
他们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根本不顾及朝廷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
神京的掣肘不除,建宁帝的改革之路将举步维艰,大周帝国也将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然而,勋贵们势力庞大,根基深厚,想要解除他们的权力并非易事。
建宁帝坐在龙榻之上,眉头紧锁,手中的奏折好似有千斤重,让他的手臂微微发沉。
内阁首辅张居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来,神色凝重,却不失沉稳。
他为官多年,贤良方正之名满朝皆知,平日里极为注重提携年轻官员,在朝中威望颇高。
“陛下。”
张居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北疆传来急报,粮草、物资已然告急,军饷若不及时发放,恐有大祸。”
建宁帝眼神瞬间锐利起来,猛地站起身,来回踱步。
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道:
“传朕旨意,户部立刻拨出五十万石粮草、三百万两银子,务必三日内送达前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