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诏狱申冤,以身入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红楼假子,太想拯救妹妹了》最新章节。

秋日的绵绵细雨透过云层,洒在神京的街道上,带来沁人心脾的凉意。

孟尝带着朱瑜,缓缓走向那森严的诏狱。

朱瑜一袭囚衣,气定神闲,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步伐沉稳,眼神坚定,自有一身清气护身。

诏狱门前,牢头杨熊双手抱胸,满脸不耐烦。

看到孟尝和朱瑜走来,他冷哼一声:

“贪官污吏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你一个小小县令,能进诏狱,祖坟没少冒青烟吧。”

孟尝连忙上前,满脸堆笑,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子,双手递上:

“杨哥,麻烦换一间干净的牢房,堂尊住不惯腌臜之地。”

杨熊接过钱袋子,掂了掂,嘴角露出一丝嘲讽:

“要不怎么说,还是贪官的日子舒坦呢。”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不过贪官嘛……得加钱。”

孟尝脸色一僵,回头看向身后的衙役们。

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掏出身上的钱,零零散散地堆在孟尝手上,勉强凑出三两银子。

孟尝无奈地将银子奉到杨熊面前:“杨哥,就这么多了,帮帮忙。”

杨熊诧异道:“有钱,什么都好说。看来你们跟着贪官,也捞到不少油水。”

朱瑜微微皱眉,轻叹一声:“诸位这是何必呢?”

孟尝等人一听,齐齐跪下,眼中满是坚定:

“堂尊对我等,有再造之恩。”

“刑部查不明白,钱塘百姓也会给堂尊一个公道!”

杨熊不耐烦地摆摆手:

“少啰嗦,都快散了吧,不然被人看到,还以为你们要劫诏狱呢。”

朱瑜被衙役们扶起,缓缓走进监牢,随着“哐当”一声,牢门紧紧锁上。

诏狱外,秋风瑟瑟,落叶飘零,仿佛在诉说着世间的不公。

诏狱之中,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

朱瑜高枕而卧,仿佛置身于宁静的世外桃源。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恐惧与忧虑,反而是一片轻松自在。

休憩片刻,朱瑜缓缓从行囊中拿出笔墨纸砚。

动作轻柔而优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他将纸张轻轻铺在简陋的床铺上,眼神中流露出专注与宁静。

朱瑜提起毛笔,蘸满墨汁,笔尖在纸上轻盈地舞动着。

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他内心的坚定与从容,流淌出如诗如画的意境。

“云在青天水在瓶,古僧何处说今僧。”

字迹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

写完后,朱瑜静静地凝视着纸上的诗句,心中一片怡然。

他仿佛看到了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

古僧与今僧在宁静的寺庙中,探讨着人生的真谛。

朱瑜以与生俱来的豁达与超脱,在充满苦难与不公的诏狱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精神世界。

无论外界如何黑暗,内心的光明永远不会被磨灭。

一队凶神恶煞官兵踏着如雷的步伐,高举“肃静”“回避”两面宫扇,直逼诏狱。

狱卒小声议论着,不知道牢里谁倒了血霉,惹上了“臭名昭著”的刑部侍郎海大风。

经海大风审理的案子,别说罪犯了,就连嫌疑人都得脱层皮。

天子御赐其“随时随地可设堂”特权,绝对是贪官污吏最不想遇到的克星。

稍顷,杨熊瞳孔一缩。

他看到了海大风身后走路都带贵气的内相戴权,心神震颤着。

掌宫内监出现,代表着天子在关注此案!

“击鼓升堂!”

长案一摆,惊堂木一拍,海大风的身影瞬间变得高大起来。

衙役粗暴地打开牢门,提着灯笼,照在朱瑜身上。

他们集体失魂。

好一个丰神飘洒、神采外耀的聪明杰俊、风雅王孙!

海大风视野短暂一滞,惊堂木重重一拍。

啪!

衙役们齐齐呐喊“威——武——”,气息绵长有力。

“犯官钱塘县令贾瑜,你可知罪?”

海大风沉重的目光,继续望着朱瑜,非常有压迫感。

朱瑜洒脱地施礼,从容不迫道:“下官何罪之有?”

海大风重重一“哼”,霍地立起身来:

“贾瑜,你还想狡辩!”

“难道你就不怕临安府上万冤魂,找你索命来吗?”

朱瑜愣了愣神,迟迟没有回答。

海大风抓住破绽,吩咐身边的书吏道:

“把本官的问话,记录在案,明日呈给陛下。”

书吏田文奋笔疾书,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戴权静静地等待在外,非常满意海大风的雷厉风行,他双眸闪过不易觉察的精芒。

朱瑜闻言,目光沉定下来,不卑不亢答道:

“我是钱塘县令,不是临安知府,临安的府衙都听我的吗?”

“还是浙水的防洪堤坝,是我一力修建的?”

他的气势凝聚,越来越足,轰然爆发出来:

“我只为钱塘县一十九条人命负责,临安府被淹死百姓一千多人。”

“其中九千余人是官府赈灾不利,活活饿死的。”

“钱塘县没有一个饿死的百姓!”

监牢里的狱卒、衙役纷纷愕然当场,一个个失了魂似的呆若木鸡。

海大风的手颤抖着,宽大的袖袍差一点遮不住了。

“海大人敢不敢把下官的话,记录在案?”朱瑜追问道。

“记下来!”

海大风极力抑制着心跳,高傲地盯着朱瑜,声音冷漠干燥:

“钱塘降灾,身为县令的阁下携妓同游,大摆宴席,举办龙舟比赛,可有此事?”

朱瑜不急不躁,简单回忆了一番,点了点头:

“确有此事,朝廷赈灾的粮食迟迟未到。”

“身为地方县令,下官只能向乡绅求助,督促他们举办庆典。”

“为了大赛进行,乡绅大肆采办剪纸、灯笼、彩带等。”

“三千妇孺因此有了活计,不至于饿死街头。”

海大风浑身起栗,口气却冷得像是结冰:

“大灾之年,你怂恿寺庙重新修缮,劳民伤财。”

朱瑜斩钉截铁地回答:

“寺庙有自己的土地,还不用向官府缴纳赋税,仓廪向来丰实。”

“百姓修缮寺庙,都能混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海大风明白了贾瑜的言外之意,喝问出他最后一个疑点:

“你身为钱塘百姓的父母官,不准官府开仓。”

“使得粮食价格提高到原来三倍,又作何解释?”

所有衙役脸上,都透出肃杀之气。

朱瑜沉吟片刻,露出斩伐果决道:

“钱塘县缺粮,如果不能从外地筹粮,百姓如何能坚持数月之久。”

“粮食价格提升,商贾觉得有利可图,自然大量往钱塘运粮食。”

“他们的粮食运来囤积,钱塘找准时机开仓放粮。”

“将粮食价格压下来,只比灾前贵三成。”

“粮商没办法将粮食运回去贩卖,只能跟着降价兜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