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唯有深受鱼水情(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最新章节。

侯景之所以一路上势如破竹,能快速围困建康,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因为梁朝内部矛盾已经到达了一个即将爆发的临界点。

侯景充分利用了平民和贵族之间,地方和朝廷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引爆这场矛盾激化。

平民本就痛恨着压迫他们的贵族,而地方官员明哲保身,并不太愿意为朝廷尽心分忧效劳。

特别是在萧衍在地方行政长官的任用选择上任人唯亲,以至于富有才能得人哪怕尽心效忠也难以平步青云的大环境下,地方官员明哲保身的态势愈演愈烈。

亲族手握大权,但却都别有算盘,各怀鬼胎。

且在萧衍当政几近半个世纪,诸子积年累月而成的野心愈发澎湃,早在就在期望一场足以改变他们命运,重新洗牌的变故了。

萧衍共有八子:

长子昭明太子萧统天妒英才,三十一岁因病早逝。

次子豫章王萧综认为自己是萧宝卷的遗腹子,投降北魏,三十岁客死他乡。

三子当朝太子萧纲,明达宽仁,还是一枚妥妥的文艺青年。

四子南康王萧绩,萧会理的父亲,年仅二十五岁去世。

五子庐陵王萧续,贪财好色,聚敛财富,在太清元年病死,年四十四。

六子邵陵王萧纶,既因顽劣荒唐而臭名昭著,亦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例,虽有忠君爱国之心,可惜能力和运气都很差强人意。

七子湘东王萧绎,酷爱读书,早年间患有眼疾,为萧衍迷信偏方胡乱医治而一眼失明,内心扭曲,成为当世野心家。

八子武陵王萧纪,受萧衍溺爱,治理成都期间萧纪政绩卓著,为蜀地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当下的侯景之乱无疑成为了打破根深蒂固的牌局的最佳助力,喜闻乐见者不乏其数。

譬如:

萧衍七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雄踞荆楚之地,握甲十余万。

早在七月底,萧绎便知道了侯景叛乱。

但到了八月底,萧绎才象征性地派了两千水师前往寿阳剿贼。

九月中旬的时候,萧衍派遣侄子萧泰前往江陵宣读密诏,授萧绎侍中、假黄钺,都督江右诸军事,让其召集大军前往建康勤王。

萧绎并不积极响应。

萧绎的参军萧贲委实看不下,有一次在和萧绎下棋时迟迟不愿落子。

萧绎催促道:“你不要在发呆了,还不速速下棋?”

萧贲一语双关,进言道:“殿下都无下意,又何必催促臣呢?”

萧绎听出了萧贲弦外之音,他知道萧贲是在指责他不急于东下救援自己的父亲。

萧绎遂将萧贲外调出去,然后以其贪墨之罪将其处死。

十月初,萧绎听说侯景包围了宫城,依旧不紧不慢。

十月初九,萧绎下令荆州戒严。

萧绎还向他所管辖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

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

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

以及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等人发出檄文:

命令他们派兵前来江陵汇合,继而沿着长江一路顺江而下,支援建康!

【荆州治所:江陵】

【萧誉和萧詧是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按照宗法理应由他们来继承大宗,但萧衍在萧统死后改立萧纲为太子,他们由是沦为小宗,此时建康危在旦夕,他们喜闻乐见】

【萧大心是萧纲的次子,如若萧纲和长子萧大器身死建康,那么他就会成为最具法理性的大宗继承人。】

【萧恪是萧衍的侄子,与萧绎同辈,并不愿意受独眼龙萧绎的节制。】

【萧绎,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故称独眼龙】

萧誉、萧詧、萧大心和萧恪等人各怀鬼胎,皆不太情愿带兵前往江陵。

萧绎的檄文宛若白纸,石沉大海,无人响应。

十月二十二日,湘东王萧绎派司马吴晔、天门太守樊文皎等率军一万,从江陵出发,沿江缓慢东下支援建康。

而萧衍最为溺爱的小儿子萧纪任益州刺史,治理蜀地,因为蜀地偏远,鞭长莫及,一开始无动于衷。

【萧纪:萧衍第八子。

萧纪是梁武帝最喜爱的儿子,当初他到益州做官,按照朝廷“牵制亲王”的政策,萧纪的长子萧圆照应当留在京师在人质,但梁武帝格外开恩让其父子一同入蜀。

后来萧纪治理蜀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于的成功,他的皇兄们纷纷感觉到压力,有的甚至忌恨他。

邵陵王萧纶因为行径荒唐,曾屡次被萧衍找茬贬去官职,见八弟萧纪为父亲溺爱,心中总觉得父亲处事不公平。

听说萧纪被加封征西大将军的官职后,萧纶不禁抚枕长叹:“武陵王有什么功劳,官位竟然在我之上?朝廷昏愦,哪里懂得用人?”

萧衍得知大怒:“武陵王有体恤百姓和开拓疆域的功劳,你萧纶有什么本事来争功?”

有一年梁武帝很想念儿子,便派遣南朝最有名的画家张僧繇特地到成都给萧纪画像以便带回京师观看。

萧衍对小儿子萧纪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萧纪得知建康形势日渐严峻,令世子萧圆照引领精兵三万来到长江边的白帝城驻守,随时准备东进。

萧纪写信给萧绎,表明自己欲要发兵勤王,询问兄长萧绎的意见。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长江乘舟东流的速度,也是萧纪和萧绎俩兄弟的安全距离。

萧绎担心弟弟会来抢夺皇位,就写信劝阻:“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弟当亲自镇之,至于建康之难,就交给为兄来解决吧。”

随后萧绎又给萧纪写了封信说:“我们可以像三国的东吴和蜀汉各守一方,互不干涉;我们兄弟俩感情深厚,应当经常书信相往。”

萧纪深以为然,遂在成都按兵不动。

是故,自从侯景九月下旬兵临建康,萧纲下诏各地勤王,到了如今的十月底,在台城苦苦坚守的萧衍已经等待了一个月有余,至今没有援军到来,还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萧氏子弟,既有萧绎这样奇货可居的野心家,也有萧纶这样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孝子。

邵陵王萧纶在太清二年七月中旬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率军讨伐寿阳的侯景。

出战之前,萧衍告诫说萧纶:“你要避免短期决战,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萧纶将老父亲的告诫奉若圭臬,筹备一月有余,八月下旬才率领自己所拥的征讨中军自建康出发。

萧纶一路上步步为营,行军缓慢且沿途抽调军粮,军队的辎重尤甚冗余。

九月底,走到江北的钟离附近屯兵休整多日的萧纶,满怀壮志想要一举西挥,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寿阳。

正待萧纶统筹尚未抵达寿阳城外的四路大军,蓦然听闻侯景已在采石渡江,大惊失色。

萧纶性虽荒唐,喜欢替孝子哭丧,曾经时常把老翁装扮成父亲来殴打。

但在听闻父皇萧衍被围在建康,却也深刻诠释了深受鱼水情,不敢辜负君恩。

萧纶:“父亲将朝廷大军托付给我,眼下侯景的大本营寿阳距钟离城不到三百里,唾手可得。

然而如今建康空虚,恐难敌贼军!父兄恐将有虞,我定要回京勤王!”

萧伦还邀请镇守钟离的北徐州刺史萧正表一起回京勤王。

萧正表以船粮未济为由,推脱不去。

萧纶遂顾自引领五万精兵,昼夜兼道,挥军南下,欲经西津渡,从而入援建康。

【西津渡:京口的著名渡口】

萧纶军队渡江时,起初风平浪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