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杨喑的震撼(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最新章节。

武定六年(548年),正月初八,高洋一家随高澄归邺。

正月中下旬,东柏堂接连收到涡阳大捷和侯景兵败逃往寿阳的军报,高澄大喜。

此时的东柏正堂内除却有高澄,陈元康和高孝琬高殷两小孩,还有一位正值壮年的吏部郎中。

高澄深握住陈元康的双手:“长猷,我欲要大肆分赏众功臣,你以为如何?”

陈元康进言:“大王不可,去岁乃公薨逝时,大王为了稳定朝局,已然大肆分赏过众功臣了。

眼下不过一年,若是再大肆分赏,不日将封无可封,届时不知这天下还会多出几个侯景这样的乱臣贼子。”

高澄听过陈元康的进言,转脚踹了旁落的高殷一脚,轻佻道:“竖子,你可有甚见解?”

高澄发现自己愈发喜爱这个很会拍马屁且早慧的大侄子,特别是在高殷徐州一行回来后屡次奉承自己英明神武,知人善任,以至克敌有成之后。

新来的吏部郎中有些诧异,高澄何许人物也?高澄乃是当朝宰辅,竟向该小儿作问?

高殷躬身行礼:“侄儿觉得陈公所言甚是,大伯如若有意大肆分赏,不妨待到心腹大患解决,在赏不迟。”

高澄面露疑惑:“眼下徐州南梁兵犯已除,河南侯景叛乱已定,何来心腹大患?”

高殷垫巴着脚,依旧指不着案桌上的牛皮地图。

陈元康遂将高殷抱起。

新来的吏部郎中大为诧异,这陈元康掌握天下机要,竟也如此厚爱该小儿?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此子是太原郡公府家的小公子呀,正儿八经的渤海王世子,不该是自始至终一言不发,顾自危坐的高孝琬。

吏部郎中瞥了旁落的高孝琬,高孝琬昏昏欲睡,口角留津痕。

吏部郎中没眼继续看,将目光重新投放在高殷身上。

高殷伸手指着河南的颍川以西之地:

“大伯,难道不觉得此时西边的伪朝军队尤为瞩目吗?

好似如鲠在喉,令人不吐不快吗?”

高澄哈哈大笑,深以为然,遂交代新入东柏堂的吏部郎中:

“杨郎中,此番分赏,让高岳进位侍中,拜太尉。

其余诸将具体分赏则交由吏部拟定,多以虚衔和金银绢布来赏赐。

你出身高门,世代为官,深谙此道,我相信此事经由你手,定能办好。”

新来的壮年吏部郎中,正是出身弘农杨氏,家世显赫无比的杨喑。

杨喑收着肚子,正色道:“承蒙大王厚爱,臣定当竭力为大王效劳。”

眼见场面暂无话题,自觉时机已到的杨喑正欲献策,不料一声小奶音夺声而出。

杨喑循声望去,正是高殷发声。

高殷接着进言:“大伯,眼下侯景南逃萧梁,南梁萧渊明又被监养在邺都,我们不如先遣信建康一封,建议两国和解?

从而集中力量对付颍川的伪朝军队?”

杨喑只觉脑冒金星,此子怎么把自己想献之策给说出来了呢?枉我自诩足智多谋,竟与此子的想法不谋而合。

杨喑暗自叹息。

高殷继续进言:“不管那萧梁是否答应和解,在后续的交往信上,我们还可以别有用心地加上希望能用萧渊明换回侯景。

再同时让萧渊明遣信数封给南朝皇帝,聊表萧渊明自己的南归之心,思乡思亲之情。

南朝皇帝素来重视亲情,而如今那侯景不过是率有八百残兵的败军之将。

两者孰轻孰重,相信南朝皇帝自有珍重。”

杨喑内心忍不住拍案叫绝,此子的心思略胜自己呀,自己只思考到了求和的第一层,此子俨然顾虑到了交换回侯景的第二层。

杨喑只觉后生可畏。

高殷再进言:“我们不妨将后续的交往信件,特地经由侯景所在的寿阳之地,送往建康。

侯景知晓信件来自邺城,定会拦截,届时侯景知晓信件内容,又会作此想呢?

要知道这侯景去年可是因为大伯的一封召归晋阳的信便起兵反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