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慕容绍宗出山(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最新章节。

武定五年,九月初。

东柏堂。

高澄日常怜惜着高殷的屁股。

陈元康如常朗读谍报,忽然噤声不语。

高殷屁股上的落掌声,亦随之而停止。

“长猷,莫不是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陈元康面色严峻:“梁国皇帝八月初遣派十万大军如今已然渡过长江,兵锋直指徐州。

而且,这十万大军大多数抽调自建康的中央禁军,看得出来菩萨皇帝这次是下了血本了。”

高澄大惊失色,遂将高殷一把扔开,让其待在正经危坐的高孝琬旁边去。

高澄问道:“八月初的事情,何故如今方才上报。”

“梁国与我国已经十余载未曾动过干戈,在梁细作本就较为松懈。

此次南梁北伐更是秘密筹谋的,等到我们的细作知晓情报的时候,梁国大军已然开拔十余日了。”

高澄握住陈元康的手:“长猷,如今伪朝王思政占据颍川;

侯景盘踞在悬瓠城;

梁国皇帝又遣兵十万,将伐徐州。

如此严峻时局,我该当如何应对?”

陈元康献策:“三方受敌的情况下,臣认为应该要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犹如当初小关之战,宇文泰集中一路精兵大破窦泰,而化解危机。

王思政以善守著称,且又非宇文泰嫡系,想必应该会爱惜自身的羽毛,不会选择大肆进攻。

如果大肆进攻的话,驻守河桥的慕容俨也定能应对。

而月前侯景派遣蔡遵道来向大王示好,大王不访写信招降侯景,如此稳住侯景。

至于徐州方向的南梁大军,方是当前的心腹大患。

听闻主帅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

这南梁皇帝任人唯亲,前几次以萧氏子弟作为主帅进行北伐的结局尽皆是徒劳无功。

此番任用的主帅想必也是个自小锦衣玉食惯了的酒囊饭袋。

我们不妨集中力量优先突破南梁十万大军。”

高澄深以为然:“听君一席话,我豁然开朗。”

陈元康亲手为高澄研磨。

高澄遂亲笔写信劝降侯景。

暖风吹过堂,高澄亦是拿起写好的信纸在空中甩了几遍,待笔墨风干,便装入信封,让手下加急送往悬瓠城。

高澄继续说道:“长猷,我意欲让高岳为主帅,潘乐为副帅,率兵赶赴徐州,迎击南梁十万大军,你以为如何?”

“清河郡公为人醇厚正直,颇有武勇。

而金门郡公为人宽厚,颇有胆略。

他们都是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但并不适宜作为统筹全局的三军统帅。”

【高岳,时封清河郡公;潘乐,时封金门郡公】

陈元康继续进谏:“大王,事已至此,何故还不考虑任用富有谋略的慕容绍宗呢?”

高澄耐心解释:“如今形势严峻,不容有变,领兵大事当稳重为先。

还是要任用老将,我才会比较安心。”

一声小奶音打破了陈元康和高澄各执一方的沉默。

“大伯勿虑,那慕容绍宗可堪大用!”

高澄面露诧异:“哦!?你这小儿前些时候不是说自己认人不多,识人几近没有吗?

这慕容绍宗与你素无瓜葛,你现在怎么就说他可堪大用呢?

这回你要不说出个道理来,休怪我要让你的屁股知道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

高殷作揖说道:“自从大伯独掌大权以来,这慕容绍宗的职位可谓是青云直上。

如今高居尚书左仆射的慕容绍宗,屡次向崔侍郎送礼,为的就是想通过崔侍郎这里来了解大伯对他的态度。

这不就意味着慕容绍宗对大伯你尤为感激,很是在意你的看法吗?

如此希望得知上意的人,不就是在渴望能为大伯尽心效力吗?”

正在禁中监管元善见的崔季舒打了哈欠,不由得想:又有人在想念鄙人了吗?

陈元康眼眸流过几丝诧异。

高澄面露疑惑:“你这小儿,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高殷昂首,眨巴着眼睛笑道:“大伯难道忘了吗?

我与崔侍郎可谓是忘年之交,这些自然是从崔侍郎那里听来的。”

高澄沉默不语,还在考虑。

陈元康再添一把火,补充道:“如今慕容绍宗深受大王恩待,在月前便也有向我送礼,向我打探大王你对他的看法。

我与他一番交流之后,发现他渴望建立功业,并无不轨之心。

我愿为大王担保,他绝无异心,如若他对大王存有异心,则...”

陈元康举手比三,正欲向天发誓。

高澄打断了陈元康的担保后续话语:“长猷既然作此语,我又有什么好拒绝的呢。”

高澄忍不住揣测,陈元康除却贪财,别无恶癖,此番长猷保举慕容绍宗至此,看来也是收受了慕容绍宗巨大的贿赂。

高殷迈着鸭子步伐来到高澄面前,撅着小嘴忸怩道:“大伯,此番南下迎接梁军,能不能允许侄儿随军出行呢?”

在旁昏昏欲睡的高孝琬闻言来了兴趣:“阿耶,我也要跟道人一起去。”

高澄无语凝噎,问向高殷:“你这三岁小儿,出征打仗的事情,瞎凑什么热闹?”

高殷眨巴着大眼睛:“侄儿出生至此,还没见过书上说的滚滚长江呢?

前些日子,阿母给侄儿读到郦道元的《三峡》,里面写道‘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着实让人忍不住想要亲眼去感受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长江水。”

高澄戏谑道:“可你就是随军出行,也只能到达徐州境内,是接触不到长江水的。”

高殷昂首笑道:“此番侄儿只是去探探路,因为侄儿相信,在大伯英明神武地治理下,我朝疆土定能南抵长江!”

高澄展露笑容:“你这竖子,倒是会拍马屁,且回家问过你父母吧,这事不是我能替他们决定的。”

高殷颔首称好。

高孝琬抱着高澄的大腿,翘首以盼:“阿耶,那我呢?”

高澄:“乃公十岁便单骑前往渤海招降高敖曹。你身为我的世子,如今也七岁了,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你且去和你阿母说一说吧,如若她同意的话,便待在高岳身边,随他出行吧。”

是日,高殷将自己意欲随军南下的想法告诉了高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