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臣请陛下北上!(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澶州之战?优势在我!》最新章节。

“臣在军营中,最喜读书,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读了个遍,但所懂不过‘主辱臣死’四个字,为陛下效死,此乃臣之责也!”

“臣自定州城一路南下,期间天或有七彩霞光或有神鸟而鸣,见者皆惊,直至开封,臣见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此为人主之气,今日见天子,方知真龙之相!”

“臣愿已经满足,再无他求!”

“天人感应”这一套,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了,自汉代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尤其是战乱时候,更需要“祥瑞”,更需要“天命”来鼓舞人心。

刘铭这番话一讲,可是让赵恒心里乐开了花。

人主之气,真龙之相...小子,会说话就多说一点!

寇准面色不善,这小子该不会是个佞臣吧?

他寇某人顶天立地,当初也是拉着太宗袖子,逼天子听自己讲话的狠角色,哪曾为前途谄媚过官家!

王钦若面色也不是很好看。

能穿越七百里带来信件,其中内容还和他脱不了关系,这叫有能力。

嘴巴又甜,懂得以“祥瑞”来讨好圣心,这是体贴领导。

这和自己的政治生态位冲突了啊!

更何况从来只闻“新人胜旧人的”,但从没听说过枯木还能焕发第二春的。

王钦若感受到了危机,即使眼前的年轻人现在连官位都没有。

在这垂拱殿中,除开赵恒以外,唯一能对刘铭报以微笑的就只有刘承规了。

“小伙子,咱家很看好你,有没有兴趣到宫里来做事?”

接着,刘铭话锋一转,说道:“但臣这一路走来,所到之处,辽军暴虐,生民疾苦,连陛下的华盖青云都为之染上一抹血色。”

好家伙,儒家那套以“天人感应”为由规劝君王的方子,竟叫这武夫学了去!

让他学到真家伙了...

寇准不以为意,他一直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想啥说啥,这种拐着弯说话的方法他天然就瞧不上。

但却得了另一位执政的赏识——参知政事王旦。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啊!

你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让别人听进去你说了什么。

什么时候,我大宋军中也出了这么一个知礼的“异类”?

王旦有一种感觉:

刘铭不死,日后大宋军队必然会脱胎换骨...

“澶州,开封北大门,天子门户也!以北是战争,是辽人肆虐在我大宋国土,以南是和平,是陛下辛苦守护的秩序和万家灯火!”

“就眼下局势而言,我大宋兵甲充足,士气旺盛,辽贼即便打得再远,也断无灭亡我大宋的可能。”

“因此陛下就更需要北上,告诉天下人,大宋还在,大宋还没放弃抵抗。”

“陛下!澶州城百姓,闻陛下之名则喜,无一不面露希冀之色,因为他们相信:陛下会再一次带领他们将辽人赶出我们的国土!”

“君父!大宋六百万户百姓都在等您做出决策!”

“臣请陛下北上澶州!”

刘铭说话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垂拱殿上,传进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头颅也不再低着,正视赵恒,内有坚毅之色。

刘铭为民请命,何须低头!

但赵恒的状态...头颅低垂,不与刘铭对视。

是不屑还是不敢?

刘铭胸膛起伏,呼吸急促,虽然那些什么“霞光”啊、“神鸟”啊、“华盖”啊都是他编出来哄赵恒开心的,但他请赵恒北伐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真情流露、字字啼血!

既然他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北宋,那就必须要做点什么。

带来王超的“亲笔信”,让赵恒无后顾之忧的北上,打赢二十万辽军是痴心妄想,但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能就能多占一分心理优势!

早一天北上,澶州城就能早一天做好防御准备,跟辽军死磕时就能多一份底气,多占一分战略优势!

刘铭都这么努力了,赵恒却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未免有些让忠臣寒心...吗?

“君父啊...”赵恒的身体微微发颤,他远比刘铭看起来要激动得多。

赵恒他这个天子看着风光,实际上他过得惨啊!

赵恒本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按理来说,这皇位和他半枚铜子的关系都没有。

他本应该在开封过上调戏良家妇女的闲散王爷生活,当然,一开始他也是这么做的。

但当他的大哥元佐疯了,二哥元僖暴毙后,他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成了中原大地战乱一百多年以来的第一个太子!

压力一下就大了。

而且太宗皇帝的猜忌心又重,竟连自己亲选的太子都容不得,若不是有寇准的保护,他讲不好也要被废。

这也是寇准目无天子,常常对着他骑脸输出,赵恒还能耐着性子,不把他发配到海南去摘椰子的重要原因。

(王钦若也是因为维护赵恒有功才成为了真宗的潜邸近臣,尽享荣宠至今)

到了太宗驾崩,真宗即位那天,明德李皇后又想夺取赵恒的皇位,将其传给已疯的太宗长子元佐。

这样她就有机会去一窥皇宋朝最高的权力...

但被“大事不糊涂”的贤相吕端挫败。

赵恒就在跌跌撞撞中有惊无险地即了位。

但他至道元年(995年)才被册立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就登基为帝。

短短两年的太子时间(再加上一年开封府尹),不足以为大宋培养一名合格的继承人。

但赵恒好就好在这一点——他听劝。

他努力地去做好“圣相”李沆的学生,努力去学着如何治国,努力做好一个大宋天子。

但此时的朝堂上,不是三朝元老,就是两朝重臣。(王超是太宗的潜邸旧臣,在赵恒小时候,说不定还摸过他的屁股,给他把过尿)

赵恒登基时虽然已是三十岁的人了,但在一群政治大佬们面前,他还只是个弟弟。

对于这些从龙之臣、几朝元老,赵恒只能“肃然拱揖,不呼姓名,而以官名相称。”(对吕端)

七年、七年!

他赵恒就这样做了七年的“傀儡天子”!

当然,只要这样能大宋富强,他赵恒吃点苦也没什么,这是天子的责任。

但外有辽人频频南眺,刀锋都快抵到了大宋天子的咽喉上,内有寇准这样的“权臣”苦苦相逼,在连安全都保证不了的前提上,强逼他这个天子上前线!

更重要的是他的儿子、他八岁大的继承人、他心灵的寄托——赵祐死了,死在了去年的夏天!

赵恒真的很犹豫,他知晓自己能力不足,北去澶州就是个吉祥物,没有太祖一样能力挽狂澜的军事统帅能力,没有底气率领十万大军挡住三十万人的进攻。

一旦自己没了,大宋就没了...

直到刘铭的到来。

他送来了定州城的消息,更重要的是他请求自己北上澶州。

是请求!

寇准等一干大臣对他都是“强求”,只有刘铭是“请求”!

还有那声“君父”啊...

这时的赵恒,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大宋所有百姓的“父亲”!

之前都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责任,只有刘铭的这声“君父”,让赵恒想起了大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