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宗令武争(中)(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剑与玫瑰之诛仙》最新章节。

方氏一族于万年前发端素有烟花圣地的江左,与钱家、谢家并称江左三大豪族。千年前,江左之地发生五斗米之乱,当时的方氏老祖宗为保方氏一脉血脉延续,将方氏一分为二。其中一脉远走西北云中,并丹穴山旁的丹水落地生根,从而形成了丹水方氏。

五斗米之乱平息后,江左方氏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复昔日盛况。反之丹水方氏经过近一个甲子的休养生息,实力大增,已成云中一地豪族,实力比之江左方氏本宗有过之而无不及,自是不愿再回归江左。

当时的方氏老祖宗及宗老会为避免江氏分裂便创造出了这么一出“宗令武争”的族规。

方氏“宗令武争”五年一次,由江左方氏、丹水方氏各派子弟参与,每次的武争共七局,分为成年组、青年组、少年组,其中成年组、青年组各两局,少年组三局,七局四胜,胜者执掌宗令五年,统管江左、丹水方氏宗务。

千年以降,宗令武争,江左、丹水两支各有胜负,轮流执掌方氏宗务。

但近四十年,事情出现了变化。丹水方氏出现了一名大才,丹水方正衡,也即演武场东首坐着的那名古风老者。

方正衡,字冲之,丹水方氏三十一世孙,年方十二便负笈东游,先后求学于安邑皇家应天学府及稷下学宫,师从儒家大能孙继先。

三十年前,以一句“至圣仙师,人也。时移世移,先圣之言,当因时、因世而异”而声名鹊起,闻于安邑、达于朝野,与邴不弃、祝光弟、欧阳文远、燕北归、杨深、慕容及第等六人并称为安邑七君子。

但相比其他六人,方正衡身上君子之风最盛,被世人誉为千年始出一人的“千年第一君子”。

方正衡三十年前进入大虞帝国朝堂,其人方正,为官清廉、持正不阿,于民间、朝堂素有清誉,隐退前官至进奏院院长。

因不愿阿谀附从左相赤北川,受左相一派打压,五年前受云中军械案牵连,被贬离任,离京归家,于深山绿水间贻草弄孙、修心养性,悠然自得,深得方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真谛。

五年来,方正衡隐居丹水畔,一面全心经营方氏宗务、悉心培养族中子弟,另一面也让自己游离朝堂之外,坐观天下大势,静待时机的到来。

一个月前,京里传来嘉宏太子谋反事发、杀妻自焚、太子一党覆灭的消息,他便知道自己苦等的机会来了。

果真,这一届方氏宗令武争开始前夕,朝中传来消息,说是会派人前来观礼。

方正衡身边的老宦官名福大海,是大虞皇室永贞帝的代表。

福大海的身份很复杂。

他曾贵为内府司礼监提督,执掌大虞皇室二十四内府。

大虞皇宫内府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内府,其中司礼监为众府之首,统管所有宦官事务,其首领提督虽仅正三品,却常驻内书房,掌批红大权,人称“内相”;其下有执笔太监四名,负责为皇帝老儿起草、书拟、整理文书。

这样的人,自是皇帝老儿身边的亲信之人。

不过五年前,福大海在与马三保的权争之中失败,被赶到了中官村,权势尽失。

中官村乃皇室普通宦官退养之地,因村中尽是等死之老朽宦者,阴秽之气丛生,但凡有丁点后路的宦官,退休后都不会跑到中官村养老。

老宦官权争失败后,被永贞帝褫夺一切,为不牵连亲友,只得住进中官村。

按说住进中官村的宦官,再无起复的可能。

如斯重要之事,永贞帝竟然派出了一名被他亲自打入九渊之下的前亲信,他这般又是唱的哪出戏?

对永贞帝唱的这出戏,方正衡有些看不懂。

西首主席那名华服男子,正是江左方氏的族长方正义,而他右侧那名二品官服的中年男子来头也不小。

二品官服男子名司马文远,安邑七君子之一,大虞进奏院现任院长。五年前,方正衡因云中军械案被贬后,接任他成为院长的就是司马文远。

司马文远这次是代表朝廷过来观礼的,确切的说他是代表左相赤北川过来刺探方正衡动向的。

嘉宏太子一死,太子一党树倒猢狲散,于一夜间烟消云散,朝堂上原本左相党、太子党、中立派三足鼎立的局面轰然倒塌,左相赤北川一手遮天,朝堂权力全面失衡,左相势力已威胁到了皇权。

宫中传来消息,皇帝陛下有意分解进奏院,将进奏院一分为三,一院主国外情报刺探、暗杀,二院主国内百官监督,三院主国内民间监察,各司其责,并独立向皇帝陛下汇报。

现在司马文远独掌进奏院,监察天下,大权在握,这世间除那有限几人外,他就是权力最大之人,自是不想与他人分享自身权力。

况且皇帝陛下欲起复之人为方正衡。当年的云中构陷案,他司马文远可是出了大力的。

司马文远原为大虞御史台御史,五年前的云中军械失窃案,皇帝陛下命他牵头负责侦查该案。

该案本就是左相赤北川为前进奏院院长设的局。

丹水方氏手中握有丹穴山商道,将云套走廊牢牢控制在手里,垄断了云中与北蛮、鬼族的贸易,每年赚取了海量的银子。

五年前,云中军械失窃,所失窃军械被人走私到了北蛮。虽无证据显示盗窃军械之人为方氏,但将该批军械运送到北蛮的却是方氏马队,证据确凿,容不得丹水方氏有半分推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